。“我研究快半年了。不是那种传统的球场或者器材代理,门槛太高。我想做的是……技术下沉,对,就是这个词。”
他开始说,语速渐渐快了起来。不再是平日里讨论水电费或亲戚人情往来时的平淡口吻,而是一种林悦许久未曾听到的、带着热度和颗粒感的语调。他说现在市面上的高尔夫模拟设备如何笨重昂贵,家庭普及率极低;他说他可以利用自己在精密传感和图像算法上的积累,开发一款更轻便、更智能、甚至能通过AR技术增强互动体验的居家高尔夫练习系统。不再是冷冰冰的挥杆数据,而是把果岭、沙坑、水障碍,“搬”到普通人的客厅里。
“你想,”他的手指在空气中比划着,像是在勾勒一个看不见的模型,“如果我们在家,铺开一块特制的传感垫,连接手机或者电视,就能体验到近乎真实的击球感觉,分析动作,甚至和朋友在线比赛……成本可能只有传统设备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林悦怔怔地听着。那些专业词汇她不完全懂,但凌峰话语里那种久违的、近乎冒险家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她听懂了。这感觉太陌生了。上一次听到他这样说话,是什么时候?好像是五年前,他第一次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熬了几个通宵后,带着满眼血丝却闪闪发光地跟她描述技术难点如何被攻克的时候。
“我们哪里来的钱?”她打断他,试图用最现实的问题把这脱缰的思绪拉回地面。“家里的存款,加上公积金,满打满算也就刚过七位数。付了这套房子的首付后,剩下的也就够……够一场不大不小的意外。”她说得克制,心里却在快速计算着数字后面那几个零的重量。
“启动资金不用那么多。”凌峰显然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可以先做出一个功能原型。用我们书房那台旧工作站,加上我自己设计PCB板,核心传感器我去找替代方案……硬件成本初期可以压到最低。主要是时间和精力。”他看着她,目光坦诚,“我需要你。市场、渠道、对外沟通、还有……说服别人的时候,你比我行。”
“我需要你。”
这句话像一把特殊的钥匙,轻轻探入林悦心里某个生了锈的锁孔。五年婚姻,他们早已习惯了各自为战,他是技术骨干,她是运营能手,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交集仅限于家庭这个空间站的必要补给。她有多久没听到他这样明确地、带着依赖意味地说需要她了?通常都是“这个你处理一下”、“那个你看着办”。
心底那潭死水,似乎被投入了不止一颗石子。一种混合着恐慌、荒谬、以及一丝……极其微弱的、被强行压抑下去的兴奋感的情绪,开始咕嘟咕嘟地冒泡。开创一点什么?一起?这个念头本身,就带着危险的诱惑力。
接下来的几周,生活表面上依旧沿着固有的轨道运行。凌峰照常上班、下班,但下班后的时间,越来越多地消耗在书房里。那台旧电脑风扇的嗡鸣声常常持续到深夜。林悦则不动声色地开始收集资料。她浏览高尔夫行业的分析报告,研究体育消费市场的趋势,甚至匿名加入了一些高尔夫爱好者的线上社群,看他们讨论装备、分享体验、抱怨现有产品的不足。
她发现,凌峰那个看似疯狂的念头,并非完全空中楼阁。居家健身、科技体育确实是一个正在崛起的风口。只是,高尔夫这个领域,因其固有的“贵族”标签,变革来得稍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