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震撼的是,某些听录内容开始反向影响现实。
东京某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名植物人患者在播放一段深海鲸歌听录音频后,脑部活动突然恢复。医生发现,那段音频中隐藏着极其微弱的神经共振频率,恰好与其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母亲哼唱旋律一致??尽管他从未说过这段记忆。
巴黎一所聋哑学校的学生们自发用身体律动模仿一段来自极光区的电磁脉冲听录波形,结果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舞蹈语言,能在无需视觉接触的情况下实现群体情绪同步。
而在南极科考站,科学家捕捉到一组来自地壳深处的周期性震动信号。破译失败后,他们尝试将其转化为低频声波播放。连续七天后,站内所有人开始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行走在一条由发光文字铺就的隧道中,尽头站着一个背影,手中拿着一支正在融化的诗稿笔。
阿念得知此事,立刻启程前往南极。
途中,她在飞机上翻阅陆昭日志本的最后一页。那句她写下的“我曾害怕沉默会带来隔阂……”已被雨水浸染得模糊不清,但她记得每一个字的重量。她取出铅笔,在下方补上新的一行:
>“当我们停止解释自己,才是真正开始被理解。”
抵达科考站后,她亲自参与信号分析。经过七十二小时不眠不休的工作,团队终于确认:这组震动并非自然现象,而是有规律的人工编码,且其结构与初语文明遗留的沉默编码系统高度吻合。
更惊人的是,每当他们在地面建造一座模拟石柱阵列,并注入微量神经传导晶体粉末,信号强度就会显著增强,仿佛地下存在某个实体正在“回应”他们的存在。
第十三天夜里,阿念独自走入冰洞,在模拟石柱中央盘膝而坐。她摘下所有电子设备,包括助听器、健康监测环、共感阻断器。她让自己彻底成为肉体本身,成为血肉、骨骼、心跳、呼吸的集合。
然后,她开始“说”。
不是用嘴,而是用全身。她调节呼吸频率,控制心率波动,引导脑波进入θ波状态,模仿初语文明的沉默编码方式。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
就在她几乎力竭之时,脚下的冰层传来震动。
一道幽蓝光芒从地底渗出,沿着石柱缓缓上升,最终汇聚成一个人形轮廓。那轮廓没有五官,却让阿念瞬间认出??是陆昭。
他不开口,只是抬起手,指向自己的胸口,再指向她。
她明白了。
她伸手触碰那道光影,刹那间,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