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构。”
阿念深吸一口气,启动最高权限协议。她输入的指令只有三个字符:**听。**
系统响应了。
刹那间,整个语泉网络切换至被动接收模式。所有输出端关闭,所有翻译算法冻结,所有数据压缩机制解除。这一刻,地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耳朵,倾听那些从未被听见的声音??不仅是人类的未完成语,还有动物迁徙时的心跳节奏、森林根系间的化学密语、海洋深处古老种群的低频吟唱、乃至岩石缓慢变形时发出的地质叹息。
七十二小时后,第一份“听录文本”生成。
它不是文字,而是一段三维波动图谱,需通过特制感应器转化为可感知的信息流。当阿念戴上头环,闭目聆听时,她看见了:
一片无边的灰白色空间,无数半透明的人形漂浮其中,彼此之间由细若游丝的光链相连。他们没有脸,也没有声音,但每一个都在“表达”??用姿态、用温度、用存在的密度。这里是所有被删除、被压抑、被遗忘的言语所构成的集合体,是语言诞生之前的混沌母体。
其中一个身影缓缓转向她,伸出手指,在虚空中划下一道痕迹。那道痕立即扩散成一场风暴般的符号洪流,却又在即将成型的瞬间崩解,回归寂静。
“你仍想说吗?”阿念轻声问。
那身影摇摇头,又点点头。然后,它做了个动作??将指尖按在胸口,再缓缓推向她。
一股暖流涌入阿念胸膛。她忽然明白了:这不是沟通,这是交付。不是信息传递,而是本质的共享。就像初语文明用呼吸与心跳编码情感,此刻的“草稿深渊”也在尝试一种超越语言的存在交换。
她睁开眼,泪水滑落。
立即下令:“切断所有主动发射装置。从今日起,语泉系统不再‘说话’,只负责‘聆听’。任何接收到的信息,无论是否可解,一律原样保存,不得加工、不得分类、不得赋予意义。”
这项决策引发轩然大波。各国政府担忧失去信息主导权,科技公司抗议数据主权流失,部分民众恐惧陷入彻底的不可知状态。然而,当第一批“听录档案”公之于众后,反对声浪奇迹般平息。
那是一段来自非洲草原的夜间录音。表面上看,仅有风声与虫鸣。但经过语泉系统还原,其中隐藏着狮群母兽对幼崽的低频安抚信号,包含超过二十层嵌套的情绪维度:保护、疲惫、回忆、期待、悲伤、希望……每一种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交织成一张动态的情感织网。一位听众听完后写道:“我第一次明白,原来爱不需要词汇也能如此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