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说干就干(3 / 3)

,不少人留言询问工作室的开业时间,还有外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表示,开业后要专程来苏州体验。

    经过一个月的忙碌,工作室改造终于接近尾声。

    前院的体验区,绣绷、缂丝织机、研钵整齐排列,每个工位旁都放着手写的苏州话工艺说明卡。

    展示区的“匠心故事墙”上,沈师傅的旧织机、赵姨的老香方、李奶奶的点心模具一一陈列,旁边的文字牌用双语标注着物件的来历和苏州话名称。

    中院的交流区,四张八仙桌擦拭得锃亮,墙上挂着江源的画作和林晓雨的照片,角落的老式收音机里循环播放着评弹《珍珠塔》。

    后院的手艺人工作室,每个空间都摆放着专属工具。

    沈师傅的梭子、赵姨的研钵、林师傅的调音工具,小厨房里的土灶已经修好,李奶奶特意用它试做了一笼定胜糕,甜香弥漫了整个院子。

    “咱们的工作室,就叫‘江南匠心坊’吧!”在众人的讨论中,徐佳莹提出了这个名字。

    “‘江南’体现地域特色,‘匠心’突出工艺传承,简单又好记。”

    众人一致赞同,苏木立刻找出毛笔和宣纸,写下“江南匠心坊”五个楷书大字,苍劲有力的笔画中又带着几分温婉,与江南文化相得益彰。

    第二天,他带着写好的字去木工作坊,请张师傅做成木质牌匾。

    张师傅听说这是传统工艺工作室的牌匾,不仅没收钱,还特意在牌匾边缘雕上了缠枝莲纹:“这花纹配你们的工作室,才够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