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太学生(3 / 7)

事。”荀彧从案头另一摞文书中抽出一份。

    “医曹药局上月账目,耗用颇巨,医曹解释,因开春乍暖还寒,流民及本地贫户病患激增,尤以风寒,小儿急症为多。

    你亲自去药局核查,若确属必要开支,可酌情增补预算,但需严查有无虚报冒领,药资浪费!若有,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医者仁心,账目更要清明!”

    “是!属下即刻去办!”陈纪肃然应命。

    他知道,药局是涉及民生福祉的机构,又是将军府直辖拨款大方,但监管也要最为严苛,这是主公亲自定下的章程。

    签押房内,纸笔摩擦声不绝,偶尔还有简洁清晰的口述指令发出。

    荀彧犹如一台无情的签字机器,一道道公文函令不断的从这里发往并州各地。

    两日后。

    暮春的晋阳,清风微暖。

    城门外官道上,一行风尘仆仆的身影引起了守门郡兵的注意。

    二十余人,皆是青年男子,大多身着半旧的儒衫,背着书箧行囊,虽面带长途跋涉的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兴奋好奇。

    为首一人,约二十出头,面容清朗,气质沉稳,正是当日在太学慷慨呈辞的阮瑀。

    他不是太学生,但也出现在了太学生的队伍里。

    那日在太学门前慷慨呈辞后回到了蔡府,与老师蔡邕说了几句后,蔡邕便让他也来并州历练历练。

    所以,他便与太学生同行而来了。

    “站住!哪里人士?来晋阳何事?”

    郡兵什长按刀上前,例行盘问,目光锐利地扫过这群书生模样的不速之客。

    阮瑀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抱拳行礼:“在下阮瑀,乃洛阳大家蔡邕学生。

    身后诸位皆是太学学子,皆来自司隶,豫州等地,我等慕前将军张公威名,感其北逐胡虏,安靖边陲,抚育流民之伟业,特来并州,愿效犬马之劳,略尽绵薄之力!”

    他声音清朗,话语间带着读书人的文雅。

    “投效将军?”什长眉头微挑,仔细打量了他们一番,语气缓和了些。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