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青冀改革(2 / 3)

一次巡视军营,看到士兵们正在帮助老乡修建被战火毁坏的房屋,他难得地没有催促进度,反而对身边将领说:“昔日某只知破敌夺城方是功业,今日方知,让百姓有屋住,有粮食,亦是快事!”

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正是吴笛麾下整体氛围的缩影。

二、政府官员:新政的执行引擎与百姓的贴心人

田丰自从任并州学院副院长,还是次牧地方,暂领冀州牧,总揽冀州政务恢复。

一位出身清河名门、但早已认同吴笛理念的官员负责青州。

大量的并州基层干部和从学院提前毕业的学子被紧急抽调,充实到两州各级衙门。

他们的工作繁琐却至关重要:

户籍田亩登记:这是新政的根基。

官员和学子们组成工作队,深入乡里,挨家挨户进行人口和土地普查。

他们带着并州带来的新式算盘、表格和测量工具,力求公平准确地将无主土地分给新自耕农。

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隐匿人口、谎报田亩、乃至个别旧吏员的暗中阻挠,但在军队的保障和戏志才手下“谛听”

组织的监督下,工作得以强力推进。

组织生产:官府统一采购并分优质粮种、新式曲辕犁(并州工坊出品)。

组织老农传授耕作经验,推广并州成熟的轮作、堆肥技术。

鼓励桑麻种植,恢复纺织业。

在城邑,官府出资或组织商人兴办工坊,吸纳流民和妇女就业,生产百姓急需的日用之物。

兴修水利:在军队工程营完成主干工程后,地方官府组织百姓进行后续的维护和小型水利设施的修建,实行“以工代赈”

,让百姓在劳动中获得报酬,而不是单纯接受施司法与教化:迅建立巡回法庭,依据《并州新律》审理积案,惩治趁乱打劫、欺压良善之徒,快树立新法的权威。

同时,宣导使们再次活跃起来,他们不再仅仅宣传政策,更开始宣讲基础卫生知识、农业技术,并开始为建立乡学做准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位并州来的年轻女官,在冀州某乡负责分农具时,现一名老农愁眉不展。

细问之下,原来是其子被袁军拉壮丁后杳无音信,家中缺乏劳力。

女官当即记录下来,通过灵讯上报。

几天后,两名正在附近帮助修建水渠的士兵被临时指派,帮助老农完成了春耕。

老农热泪盈眶,连呼“青天大老爷”

这样的故事,在各处不断上演,新政权的信誉一点点建立起来。

来自晋阳、西凉理工学院的学子们,成为了这次重建行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年纪轻,有知识,有理想,充满热情。

工科学子:他们带着图纸和仪器,勘察地形,设计更合理的水渠、道路方案,指导施工。

他们改进水车、风车,提高灌溉和粮食加工的效率。

甚至有人开始尝试利用冀州原有的冶铁基础,规划新的矿场和工坊。

农科学子:他们深入田间,土壤成分,记录作物长势,对比不同种子的适应性,将学院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向老农虚心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