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袁氏府邸的余烬仍散着焦糊的气味,但河北大地的历史车轮已经不可逆转地驶入了新的轨道。
铲除袁氏及其核心党羽的军事行动如同一次剧烈的外科手术,清除了最大的毒瘤,但术后恢复、让青冀二州这庞大的躯体重新焕生机,才是真正艰巨的挑战。
吴笛并未沉浸在军事胜利中,他的目光早已投向远方。
在袁氏覆灭的次日,一道由吴笛亲自签署、盖有并州牧印信的《安民告示》便通过灵讯网络和快马信使,传遍了青、冀二州的每一个郡县、每一个乡亭。
告示内容清晰而坚定:一、袁氏逆党恶已诛,既往不咎,冀青之地尽归吴公治下,即刻起施行《并州新律》及各项新政。
二、所有被释放之奴仆、佃户,即刻自动获得“自由民”
身份,可于各地乡亭衙门登记户籍,并按新政标准分得田亩。
三、原属袁氏及附逆顽抗之豪族的土地、钱粮、坞堡,一律收归官有,用于分配于民、兴修水利、开设工坊、抚恤孤寡。
四、各郡县官员,愿留任者需通过新政考核,秉持公心,服务百姓;不愿者或考核不过者,可领取路费还乡,空缺由并州派遣之干部及本地选拔之贤才充任。
五、着令并州军、白马义从所部,除必要戍卫之兵力,即刻转为“生产建设兵团”
,协助地方恢复生产,清剿零星匪患,保障道路通畅。
告示如同一颗定心丸,安抚了惶惑的人心,也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紧接着,一场规模空前的、旨在让青冀二州生产生活秩序最快度步入正轨的宏大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其核心模式,正是已在并州、西凉乃至西域验证成功的“官兵民学”
四位一体联动机制。
一、将军与士兵:从破城锐卒到建设先锋
吕布的大军并未班师,而是化整为零。
高顺、张辽等将领各率本部,以营、队为单位,分赴各地。
清剿残匪,保障安全:一些溃散的袁氏私兵和原本的地方豪强武装沦为流寇,骚扰乡里。
并州狼骑和白马义从挥其机动力和战斗力,进行拉网式清剿,迅涤荡了这些不稳定因素,为百姓恢复了安宁的环境。
修复基础设施:军队的工程营(在吴笛指导下早已建立)成为了绝对主力。
他们挥舞着工具,修复在战乱中受损的官道、桥梁、水利设施(如漳水渠)。
士兵们体力充沛,组织性强,效率极高。
一条条道路被拓宽夯实,一座座水渠被疏通加固,为物资流通和农业灌溉打下了坚实基础。
协助春耕秋收:在农时紧迫的地区,士兵们直接下到田间地头,帮助那些缺乏劳动力的新自耕农家庭耕地、播种、收割。
那一身戎装的战士弯腰插秧的景象,成为了当时河北大地上一道奇特而温暖的风景线,极大地赢得了民心。
运输赈济物资:从并州、西凉调运来的大量粮食、种子、农具、药品,通过军队组织的运输队,安全、高效地分到最需要的百姓手中,避免了被中间环节克扣盘剥。
吕布本人则坐镇邺城,协调军事部署,但他的脾气似乎也因环境的改变而缓和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