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真正目标不是凉州(5 / 5)

问道:“倘若朕下令关闭伊州书院,废除新政,你当如何?”

    李延宗抬头,直视天家威仪,淡淡道:“我会回到田间,继续教农民识字算账,教孩子明白是非。因为知识一旦播下,就再也无法收回。您可以烧掉书籍,但烧不掉人们心中已经点亮的光。”

    满殿寂然。

    良久,皇帝轻叹一声:“退朝。”

    三日后,圣旨下达:伊州书院无罪,教学如常。但李延宗本人,需留在京师担任“帝王师”,不得返回故地。

    诏书宣读完毕,百官愕然。这既非惩处,也非褒奖,而是一种温柔的软禁。

    李延宗却欣然接受。他在城南赁屋一间,收徒授课,不限身份,不论国籍。每日清晨,总有各色人等排队等候入门听讲??贵胄子弟、市井小贩、番邦使节、甚至宫中太监。

    一年后,他的课程被整理成册,名为《问心十二讲》,悄然流传民间。

    又两年,边疆告急,北方异族南侵。朝中无人可用,昔日被贬的“新政派”官员纷纷召回。其中多人出自伊州门下,治军严明,爱护士卒,竟能以少胜多,大破敌军。

    捷报传回,举国欢腾。百姓街头议论:“还是李先生教出来的人能打仗!”

    再五年,新帝登基,正是当年那位太子。登基大典之后,第一道诏令便是:尊李延宗为“文昭公”,赐宅邸于伊州,允其归乡讲学,终身不受朝命。

    使者捧诏至伊州,只见书院门前桃李成荫,孩童诵书声琅琅入耳。问及李先生所在,童子遥指山巅。

    使者登山,见一白发老者坐于石上,正与几名异族少年讨论天文历法。身边放着半碗冷粥,几页残稿随风轻扬。

    使者跪拜宣诏,老者听罢,微笑摇头:“布衣问道,何须冠冕?”

    说完,提笔在新稿上添了一句:

    >“当我终于不再重要,才是教育真正成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