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
这样的选择对罗马尼亚来说是必然的,对协约国来说是欣喜的,对同盟国来说则是愤怒的。
在罗马尼亚政府一致性认为加入协约国更加划算之后,罗马尼亚政府就开始了对战争的准备。
不管是老国王卡罗尔一世还是王储斐迪南都不傻,他们清楚罗马尼亚想要获得特兰西瓦尼亚,就必须得在战争中建立足够的贡献才行。
要是罗马尼亚只在口头上支持协约国,别说特兰西瓦尼亚了,事后不遭到协约国的报复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轻易不站队,一旦选择了阵营,可就没有任何反悔的机会了。
作为法国和俄国的亲密合作伙伴,西班牙当然也得知罗马尼亚和协约国签订盟约的消息。
甚至就连协约国答应向罗马尼亚提供的20万支步枪和其他一系列武器装备,也大多都是从西班牙这里购买的。
没办法,协约国目前的大体框架以法俄为主,只有法国才拥有不错的军工生产能力。
可法国的军工生产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兼顾整个协约国的武器装备消耗。
战争爆发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西班牙向协约国出售的武器装备已经不可计数,卡洛原本囤积的大量武器装备也差不多快要耗光了。
好在西班牙的军工行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也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如今按照西班牙的军工厂生产速度来看,勉强维持协约国的武器装备消耗还是没问题的。
因为战争的原因,参战各国的货币都在大幅度的贬值。
原本在战争爆发前,法郎和克朗与英镑的汇率差不多都是25:1,马克与英镑的汇率则是20:1,卢布与英镑的汇率则是10:1。
西班牙的比塞塔和法国法郎的价值也是等同的,虽然英镑的价值较高,可法郎、比塞塔这样价值较低的货币才是真正的通用货币。
原因也很简单,英镑的面值实在太高,并不适合日常使用。
虽然英镑之下也有先令和便士作为价值更低的货币和英镑通行,但因为英镑兑先令,先令兑便士的汇率并不相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国货币的流通。
欧洲各国在计算货币价值的时候,虽然也会参考英镑,但更多的是以法郎作为标准。
除了法国在使用法郎之外,比利时、瑞士和卢森堡也都将法郎视为官方货币。与法国的法郎唯一不同的,也就是各国的法郎由自己印刷并且发行。
但在价值上,这些国家使用的法郎都是等同的。
除了这么多使用法郎的国家之外,法郎还和意大利里拉、西班牙比塞塔、奥匈帝国克朗等同价值,这也是欧洲各国普遍喜欢用法郎衡量经济的原因。不仅方便计算,也方便与欧洲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原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法郎是欧洲最受欢迎的货币。
可随着法国发行的法郎不断贬值,也引起了欧洲资本对法郎的排斥。
欧洲所有列强国家当中,唯二没有参与战争的也就只剩下英国和西班牙。
虽然英国的英镑也可以作为货币的替代,但相较于和法郎具备同等价值的西班牙比塞塔,英国的英镑换算起来明显更加麻烦,而且对现有的欧洲货币结算体系来说是不小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