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危机 禅让岂能随意(2 / 2)

尸祝即祭祀官,成语“越俎代庖”

,便是出于这个典故。

燕王哙听了鹿毛寿的话,果然宣布将国家大事都托付给子之。

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并不罕见。

秦孝公就曾提出要让商鞅即位,魏惠王也说过要惠施代他为王,但那就像是“找个时间请你吃饭”

一样的客套话,说的人装作很认真,听的人装作很惶恐,拼命推辞,最后不了了之。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子之毫不客气地接受了燕王哙的让贤,还要求燕王哙将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吏的印信全部收回,由他重新任命。

这样一来,子之就真的成了燕国的主人,连燕王哙在他面前都必须俯称臣。

想必这也是自传说中的尧舜禅让以来,中国权力交接史上最戏剧性的一幕。

大子与相国的斗争,至此胜负已定。

但是下这个结论显然为时过早——子之虽然在燕国南面称王,却不能得到诸侯的承认。

连中山这样的小国都对这件事表示极度愤怒,有当时文物“中山王方壶”

铭文为证:“燕君子哙,不辨大义,不忌诸侯,而臣宗易位,以内绝召公之业,乏其先王之祭祀;外之则将使上觐于天子之庙,而退与诸侯齿长于会同,则上逆于天,下不顺于人也,寡人非之!”

简而言之,以臣代君,得不到周天子的承认,乃是大大的倒行逆施,寡人表示强烈的抗议!

中山的相国也赶紧站出来表态。

作为臣子反而对君主号施令,真是令人指。

如果要我和敬爱的国君并立于世,与诸侯相会,这样的事我连想都不敢想!

这一年,正是公孙衍组织五国伐秦的那年,燕国生了这么大的变故,没有如约参加伐秦的军事行动,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当时孟轲已经回到齐国,有人问及他对燕国生的事情的看法,他的回答是:“假如你喜欢一个人,就私自把君主赐给你的官爵俸禄转赠给他,而他也欣然接受,可以吗?”

言下之意,燕国的爵位是周天子封的,没有经过周天子同意,当然不能随便送人。

孟轲的话说得有道理,但是不难看出,他耍了一个花招,避开了“以臣代君”

这个敏感点。

而且还有一句潜台词:只要周天子同意了,以臣代君也未尝不可。

要知道,齐国现在的王室田氏,正是买通了周天子,“以臣代君”

而上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