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危机 禅让岂能随意(1 / 2)

燕易王在位的时间并不长。

公元前3年,燕易王参加了魏国组织的五国相王。

从此,燕君不称侯爵,而称为燕王。

公元前321年,燕易王去世,大子哙即位,也就是历史上的燕王哙。

明眼人可能很快会现问题——燕王哙不是一个谥号。

一般而言,史书上都会用谥号来称谓天子诸侯,如周显王、秦惠王、燕文公等。

一个诸侯,如果没有谥号,那就意味着他连个盖棺定论都没有,这是相当不同寻常的。

燕王哙信任一个名叫子之的人,任命他当了相国。

子之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官吏,在民间具有很高的威信。

但是,就像商鞅刚到秦国时的情况一样,传统贵族对于子之这种政治暴户十分反感,他们在大子平的领导下,处处掣肘,和子之对着干。

蓟城中两股势力斗得不亦乐乎。

大子一派占据高位,把持了朝中所有重要的职务;相国一派则获得了底层的拥护,从中提拔了很多人。

然而,最重要的力量一直在摇摆不定——燕王哙本人对于应该支持儿子还是相国,或是和稀泥,或是各打五十大板,始终拿不定主意。

子之有他的秘密武器。

苏秦在燕国的时候,和子之关系很好,两个人结为了儿女亲家。

苏秦的弟弟苏代与子之的关系也不错。

公元前318年,苏代作为齐国使者出访燕国,燕王哙问了苏代一个问题:“齐王为人如何?”

这里的齐王已经是齐宣王,刚刚即位两年,工作业绩不明显,是以燕王哙有此一问。

苏代说:“不是霸主之才。”

燕王哙说:“为什么?”

苏代说:“因为他对有能力的大臣不够信任。”

燕王哙听了,若有所思。

就为了这几句话,子之送给了苏代黄金百两,供他在燕国开销。

苏代又找到一个名叫鹿毛寿的人帮忙。

鹿毛寿是位方士,以炼丹导引之术深得燕王哙信任,能够随意出入燕王宫中。

他对燕王哙说:“天下人都说尧贤德,是因为他大公无私,能够把天下让给许由,而许由又没有接受,尧因此有禅让天下的名声而实际上又没有失去天下。

如果大王提出要把国家禅让给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这样大王也就和尧齐名了。”

据《庄子》记载,许由是古代的贤人。

尧曾经打算将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出来了,烛火还有什么意义?雨季来临了,何必要浇水灌溉?有您这样的圣人,我为什么还要占着君位?我越看越觉得自己比您差远了,一定要把君位让给您,由您来统治万民。”

许由听了,赶紧跑到河边去洗耳朵,说:“快别说这样的话,把我的耳朵都弄脏了!”

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如果我还要去取代您,是为了名声吗?所谓‘名’,不过是‘实’的影子,您难道是要我去追求虚幻的影子吗?鸟儿在林中筑巢,也不过是要一根树枝;鼹鼠在河里喝水,最多也不过是填饱肚子。

我一个人自由自在,要天下干什么呢?厨师即便不干活,也轮不到尸祝祭越过樽俎来替代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