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集:教材落地(2 / 4)

逸霄 竹晴园 2276 字 17天前

毛笔小楷写着:“七月廿三,童言龙角似鹿,试添梅枝纹,竟得新意。”旁边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龙角,旁边批注“稚趣胜规矩”。

“孩子们的话,或许比老规矩金贵。”陈阿婆突然说。她从蓝布帕子里取出个陶瓮,瓮口缠着红绳,“这是我家传的糖缸,要不咱们试试?”

第二周的课堂彻底变了模样。李老师把“祭祀仪式”改成了“古时候的人们用糖龙表达心愿”,黑板上贴满孩子们画的创意糖龙:有长着鱼鳍的“潜水龙”,有背着书包的“学生龙”,赵阳画的龙嘴里叼着封信,信封上歪歪扭扭写着“广州收”。

陈阿婆带来了熬糖的铜锅。当琥珀色的糖稀在锅里咕嘟冒泡时,孩子们的眼睛比糖稀还亮。“熬糖要顺时针搅一百八十圈,”陈阿婆握着赵阳的手转着长柄木勺,“就像给远方的人绕相思线。”赵阳的小手在她手心里微微发颤,搅到第一百圈时,突然抬头问:“阿婆,我多搅三十圈,妈妈是不是就能早三十天回家?”

陈阿婆鼻子一酸,往锅里多加了勺蜂蜜:“会的,蜂蜜味的相思,传得更远。”

“糖龙信箱”就放在教室角落的书架上,是陈阿婆用装过麦芽糖的陶瓮改的,外面被孩子们贴满彩纸星星。每天放学后,陈阿婆都会戴着老花镜,把孩子们折成元宝、飞机、小船的心愿纸摊在讲台上细读。

王浩的心愿画着奥特曼和糖龙打架,最后两个英雄握手言和;苏晓晓希望糖龙能有彩虹色的鳞片;而赵阳的信总是写在作业纸背面,字里行间能看出橡皮擦过的痕迹:“妈妈,陈阿婆教我们做糖龙了,我把最大的那颗糖留给你。”

周五下午,陈阿婆带来个铁皮饼干盒,里面装着十几只硬糖龙。“这种糖熬得久,能放三个月,”她教孩子们用透明胶带把信贴在糖龙肚子上,“我托跑长途的亲戚带到广州,让快递员叔叔转交给妈妈们。”赵阳的手指反复摩挲着糖龙的翅膀,突然抬头说:“阿婆,我能在糖上刻个字吗?”

陈阿婆从针线盒里找出根绣花针:“轻轻划,别把龙肚子戳破了。”

那天黄昏,夕阳把教室染成蜜糖色。赵阳蹲在地上,用绣花针在糖龙背上刻下歪歪扭扭的“家”字,刻完突然哭了。陈阿婆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蓝布帕子解下来,轻轻按在孩子的眼角。

三、会发光的龙蛋

十月中旬的家长开放日,三(2)班飘着焦糖与桂花混合的香气。教室后排的展示架上,摆着孩子们做的糖龙:王浩的“奥特曼糖龙”披着锡纸披风,苏晓晓的“蝴蝶龙”翅膀粘着真的银杏叶,赵阳的糖龙肚子上贴着张广州地图,用红笔圈出妈妈打工的街道。

陈阿婆站在教室中央,看着这些“离经叛道”的作品,突然想起师父临终前的样子。那天师父躺在病床上,让她把最后一尊糖龙拿到跟前,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阿陈家的,手艺是死的,人是活的。糖龙要是能让娃娃们笑,比供在祠堂里强。”

“今天我们有个特别环节。”李老师的声音带着笑意。陈阿婆从布包里取出个东西,拳头大的透明糖球里,嵌着颗小小的LEd灯珠——这是她昨天跟物理老师学的新法子,用镊子把灯珠嵌进未凝固的糖稀里。

“谁想知道糖龙夜里会不会发光?”陈阿婆举起糖球,阳光穿过糖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