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若不退,我们又该如何?”
说到这里,几人皆沉默。
空气压得发沉。
终于,赵烈抬起头,缓缓道:“也许——我们该试着去劝。”
“劝陛下暂避锋芒?”梁桓皱眉。
“不错。”赵烈点头,“若是我们几个说,陛下定不会允。可若是全军将士齐请,陛下……或许会为众心所动。”
“我想召集诸营,让所有将士,一起入中军觐见,请陛下暂退。”
“这话一出,兴许还有几分可能。”
此言一落,帐中几人面面相觑。
片刻后,梁桓的眉头几乎拧成一团。
“将军此举,恐不妥。”
赵烈微微一怔。
梁桓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
“此事关乎天颜,关乎军心。若众将士一同前去劝驾,外人若传一句‘平阳众将请陛下退’,岂不是乱了士气?再说,若有心怀不轨者借机造谣,说北军惧战,岂不更坏?”
他语气恳切,显然是真心为赵烈思虑。
韩云仞也点头附和:
“梁兄说得有理。军心易散,如今正该齐心坚守,若这时传出‘求陛下退守’的言语,只怕引起误会。”
赵烈沉吟半晌。
“你们说得不错,”他道,“但有一点——你们还没看清。”
几人齐齐抬头。
赵烈望向他们,语气忽然平静下来。
“如今的北境,已不是前日的北境。”
火光摇曳,他的影子拉得极长。
他一字一顿道:“自陛下入营以来,这里再无惧战之士。”
“我走过前营,也去过后军,看见他们在雪中练阵、补城、磨刀。”
“没有一人畏敌,没有一人退怯。”
“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陛下在,我们就不怕’。”
他说到这,声音微微哽了一下,却又极快地压了回去。
“我敢断言,如今的北军上下,想的都是一件事——保陛下安。”
“你们以为,若我召他们前去,他们会乱?不会。”
“他们会请。”
“他们会跪着请。”
“他们愿以命守城,也要陛下先退。”
帐中忽然陷入一种奇异的静。
梁桓看着赵烈,半晌没说话。
火光映在他的眼中,亮得发烫。
韩云仞喃喃道:“若真如此……那这支军,已不是旧军。”
赵烈道:“不是。”
“旧军的血气被苛政压尽,新军的胆魄,是陛下给的。”
“他以身作则,立信于众。”
“如今,这四万之众,虽残,却有魂。”
他说着,缓缓走到帐门前。
外头的晨光透过帘隙洒进来,一道道银线映在他甲胄上。
“梁桓,”他回头看了一眼,声音低沉,“此刻若我们再顾虑军心,就是不信陛下。”
“而若不信陛下,我们如何指望将士信我们?”
梁桓沉默。
他抬起头,迎上赵烈的目光,那双眼清冷如冰,却又透着一种能让人心安的决绝。
良久,他重重一拱手:“末将……无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