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戏楼对垒传盛京,雅俗之争起风波(2 / 4)

酥走过,嗓门比锣还响,却透着掩不住的笑意。

    时念忽然想起刚穿来时的那个黄昏,她躺在起球的锦被上,满脑子都是如何在这青楼里活下去。

    那时怎会想到,有朝一日,这群曾困在泥沼里的人,会为了“体面”二字,甘愿少赚些银子。

    戏台的锣鼓声再次响起,浅醉的唱腔穿云裂石。

    混着雅间里的喝彩,漫过春螺巷的青石板,漫过云水街的方向,像在说——

    有些仗,不必声张,唱透了,便赢了。

    晨露刚被日头蒸成水汽,盛京城的大街小巷就飘起了议论声。

    像煮滚的粥,咕嘟咕嘟冒着泡。

    绸缎庄的伙计踩着梯子挂幌子,嘴里哼着《穆桂英挂帅》的调子,却被隔壁茶馆的老秀才敲着拐杖打断。

    “哼,野路子唱的野戏,也配跟大满园的《长生殿》比?”

    他呷了口浓茶,茶沫沾在花白的胡须上。

    “那唱词大白话似的,连平仄都不讲,哪有正儿八经的戏曲该有的韵味?”

    旁边穿青布衫的书生立刻红了脸,手里的《蓝星诗选》被攥得发皱。

    “老伯此言差矣!怡红院的戏是通俗,可‘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等句子,能让挑夫听了直起腰,让寒门学子看见了盼头,这难道不是好?”

    争论像蒲公英的种子,借着风散得满城都是。

    吏部尚书府的轿辇经过春螺巷时,轿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方仲文捻须的侧脸。

    他正听着随从讲怡红院的新戏《穆桂英挂帅》,眉头微蹙。

    “女子挂帅?未免太过离经叛道。”

    可话音未落,就见巷口几个卖花姑娘围着戏单喝彩,声音脆得像银铃。

    宫墙根下扫雪的小太监们也凑趣。

    一个说“大满园的武生翻跟头能连翻二十个”;

    另一个就驳“怡红院的凝霜反串诸葛亮,眼神比真谋士还亮”。

    吵到最后,竟用冻红的手指头数起各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