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
时念踩着木梯爬上临时搭的高台,往下望时,见王千源正指挥工匠调整土墙的角度。
“再往左挪半尺!要让草垛里的灯笼光刚好照在土墙的裂缝上,不能偏!”
那“裂缝”是时念特意要求留的。
她借用的现代剧场的灯光设计,不管是千百年前的灯笼,还是现代的聚光灯。
“光影讲故事”的道理,从来都是一样的。
“时老板这冰面的法子,倒是省了不少事。”
王千源仰头朝高台上的时念喊,手里的墨斗线在阳光下绷得笔直。
“原先我还想着铺白瓷,你这法子倒是妙极!”
时念笑着点头,从高台上跳下来。
她走到草垛旁,捡起一捆干草往里面塞灯笼,指尖被粗糙的草叶划得微痒。
“这些草垛要错开摆,留出能过人的缝隙,演员从草垛缝里钻出来时,才像从破庙里躲雪的灾民。”
王千源看得认真,对身边的工匠道:“把最左边的草垛挪到土墙根,听时老板的,留缝隙。”
“咱们搭戏台是为了衬戏,不是为了好看,得让戏活起来才行。”
他转向时念,眼里的欣赏藏不住。
“若是早有这图纸,去年上元节宫里的灯台也不至于摆得那般死板,只好看不好用。”
时念没接话,只是指着雪山布景的最上层。
“最上层的青布要能拉动,演到雪停云开的戏份时,让伙计从后台拽绳子,慢慢把布卷上去,露出后面的蓝天布景。”
“我让乔章林用天青色的绸子画了几朵薄云,雪化云开,正好应了灾情渐解的戏眼,也能让台下的大人松口气。”
“妙!太妙了!”
王千源抚掌大笑,眼里满是赞叹。
“这布景不仅好看,还跟着戏走,比那些只会堆金玉的戏台强多了!”
从午时到未时,不过两个时辰,延庆殿的戏台已初见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