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和秩序。另外,我们还会跟居民们签订协议,保证商铺的经营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比如规定商铺的营业时间,不能太吵,不能占用公共区域等。”
大家听了张科长的解释,心里的顾虑渐渐消了一些。李爷爷皱着眉,沉默了很久,才开口说:“那…… 那你们一定要保证,引进的商铺不会破坏巷子的风格,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要是出了问题,我们就不同意。”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保证!” 张科长连忙点头,“我们会跟居民们一起制定商铺管理规定,大家一起监督,有问题随时调整。”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一起商量着引进商铺的具体事宜。有人提议引进一家 “老物件博物馆”,展示巷里居民捐赠的老物件;有人提议引进一家 “传统手工艺作坊”,让游客体验织布、刺绣、木雕等手艺;还有人提议引进一家 “银杏巷茶馆”,用巷里的井水沏茶,让游客尝尝老巷的味道。
林夕和晨光则提议在巷里设置一个 “银杏巷故事墙”,把巷里的老照片、居民们的故事展示出来,让游客了解银杏巷的历史和文化。他们还计划组织一个 “银杏巷导览队”,由居民们担任导游,给游客讲述巷里的故事,带领游客参观老建筑、体验传统生活。
经过反复商量,大家终于达成了一致,确定了引进的商铺类型和数量,还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定。张科长看着大家团结的样子,忍不住感慨:“银杏巷能有今天,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和团结。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银杏巷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修缮工程还在继续,巷里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老建筑渐渐恢复了原貌,青石板路被打磨得光滑平整,巷里挂起了红灯笼,老槐树下摆上了石桌石凳,连空气里都带着一股新生的气息。居民们的脸上,也渐渐多了笑容,每天都忙着为巷子的新生做准备 —— 有人在学习导览知识,有人在整理老物件,有人在练习传统手艺,还有人在准备特色小吃。
林夕站在老银杏树下,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感动。她拿出画板,轻轻描绘着巷里的景象 —— 金黄的银杏叶、红色的灯笼、修缮一新的老建筑、忙碌的居民们,还有远处传来的工人的笑声。阳光洒在她的身上,给她镀上了一层暖金色,她的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希望。
晨光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你看,咱们的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