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菲蹲下身,从背包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糖果,分给孩子们:“我叫叶菲,是来帮你们建新学校的。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呀?”
“我想要有操场的学校!”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大声说,“这样我们就能跳绳了。”
“我想要有图书馆的学校,” 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小声说,“我想读很多很多书。”
叶菲把孩子们的愿望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心里酸酸的。她走进祠堂,里面光线昏暗,摆着十几张破旧的木桌,桌面坑坑洼洼,有的桌腿还垫着石头。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奖状,最上面那张写着 “优秀班级”,落款日期是五年前。黑板是用墨汁刷过的木板,上面还留着昨天老师写的数学题,字迹已经有些模糊。
“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这里漏下来,” 村长指着屋顶的破洞,“我们用塑料布盖着,可还是不管用。冬天的时候,风从门缝里吹进来,孩子们的手都冻得通红,还得握着笔写字。”
叶菲伸手摸了摸冰冷的墙壁,又看了看孩子们冻得有些发紫的小手,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把新学校建起来,让孩子们能在温暖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她拿出手机,想给公益基金的同事打个电话,却发现这里没有信号。“村长,村里哪里有信号呀?”
“得爬到后面的山顶上,” 村长说,“那里能收到一点信号,不过不太稳定。”
叶菲跟着村长爬上山顶,山风很大,吹得她的头发乱飞。她拿出手机,终于有了一格信号,赶紧给同事小张打了电话:“小张,我现在在贵州的苗族村寨,这里的校舍情况很糟糕,需要立刻启动紧急修缮方案,你赶紧联系施工队,再准备一些过冬的棉衣和文具,尽快送过来。”
“叶姐,放心吧,我已经联系好了施工队,棉衣和文具也准备好了,下周就能送过去。” 小张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一丝嘈杂,“对了,叶姐,有个企业想资助我们的公益基金,说想和你面谈,你什么时候回北京呀?”
叶菲想了想:“我再在这里待几天,把孩子们的情况统计清楚,下周回北京。到时候你把企业的联系方式发给我,我和他们联系。”
挂了电话,叶菲站在山顶,看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心里有些感慨。她想起念菲小时候,在北师大附小读书,教室里有暖气,有投影仪,有图书馆,还有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那时她总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直到来到这里,才知道有很多孩子连基本的学习环境都没有。
“叶老师,下来吃饭啦!” 山下传来阿妹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