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新的序章(2 / 5)

*议上签字,心里满是骄傲。仪式结束后的晚宴上,陈默特意找到念菲,递给他一张名片:“王老师,今天和你聊得很开心,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继续交流教育方面的想法,说不定我们还能一起做一些关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教育项目。” 念菲接过名片,脸颊微微泛红,轻声说:“好啊,我也很期待。”

    回家的路上,叶菲注意到念菲一直在低头看着那张名片,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心里立刻明白了几分。“那个陈默先生,看起来人很不错,你们聊得很投机吧?” 叶菲笑着问。念菲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嗯,他对中国文化很了解,还和我聊了很多关于古典诗词的话题。” 王剑从后视镜里看了看念菲,笑着说:“要是觉得投缘,以后可以多交流,说不定还能为你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思路。” 念菲点点头,心里悄悄泛起一丝异样的情愫 —— 这是她第一次对一个异性产生这样的感觉,既紧张又期待。

    五月初,叶菲的公益基金迎来了新的挑战 —— 他们计划在甘肃省定西市的三个贫困县开设帮扶学校,但当地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很多学校连基本的教学用房都没有,而且缺乏专业的教师。为了实地了解情况,叶菲决定亲自去定西考察。这次,王剑特意调整了工作安排,陪叶菲一起去,念菲因为要准备学生的期中考试,没能同行,但她提前给山区的孩子们准备了很多语文课外书,让叶菲帮忙带过去。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和汽车颠簸,叶菲和王剑终于抵达了定西市的一个偏远山村。这里的条件比平寨小学还要艰苦:村子坐落在大山深处,一条蜿蜒的土路是进出村子的唯一通道;学校是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屋顶漏雨,地面凹凸不平,教室里只有几张用木板钉成的桌子和凳子,连黑板都是用墨汁刷过的木板;全校只有三名老师,都是当地的村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训练,却要负责一到六年级所有学生的教学。

    村长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带着叶菲和王剑参观学校时,眼里满是愧疚:“叶老师,王老师,让你们见笑了。我们这里条件差,委屈孩子们了。” 叶菲看着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却依然认真读书的孩子们,心里一阵酸涩:“村长,您别这么说,孩子们这么懂事,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帮他们改善学习条件的。”

    当天下午,叶菲和王剑走访了村里的几户贫困家庭。其中一个叫小石头的男孩,父母在外打工,他和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小石头每天早上五点就要起床,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去学校,晚上放学回家还要帮爷爷喂牛、砍柴、做饭。但即使这样,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在班里名列前茅。叶菲问他长大后想做什么,小石头仰起头,眼里满是坚定:“我想当一名老师,回来教村里的弟弟妹妹读书,让他们也能走出大山。” 叶菲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好孩子,你一定可以的,老师会帮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