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章 屯田(4 / 6)

又吩咐家中丫鬟赶制了十六套衣衫,八个孤儿每人两身,并备齐了洗面盆、澡盆与被褥。特意请木匠打了二十张小床——得为以后预备着,往后定还有孩子要来。

    有了八个孤儿,小桃需要为育婴堂寻一位先生。远山县的铺子贴出告示后,一个三十来岁、身穿粗布衣衫、袖口洗得发白的清瘦男子,连着好几天都在铺子门口犹豫徘徊。

    铺子掌柜把他请进来,打量道:“这位先生可是看到告示,想来应征育婴堂先生?”

    男子局促点头:“正是。在下姓张,略通诗书,听闻此处招先生教导孤儿,便想来试试。”

    掌柜见他神态谦逊,有几分书卷气,便道:“郡守夫人明儿会来远山县。你看这样,你明儿早点来铺子里候着?”

    男子感激道:“多谢掌柜。”

    小桃第二天在铺子见到这位清瘦的张先生。见他袖口磨白,脊背却挺得笔直,恭敬道:“在下张理明,得知夫人为育婴堂寻夫子,愿为孩子们启蒙。”

    小桃瞟了眼铺子外,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干瘦清秀妇人正往铺子张望,猜到可能是张先生的娘子。

    她微微一笑,端起茶盏轻啜一口:“张先生请细说。”

    男子整了整衣襟:“在下远山县人,二十三岁中得秀才,至今未能中举。如今想寻个安身立命之处。”说着目光不自觉飘向铺子外,“若夫人不嫌弃,可否容内子一同照看孩子们?我们夫妻……”他喉头微动,面露悲苦,“我们夫妻膝下空虚……”

    小桃温声问道:“先生,育婴堂的孩子多是孤儿、弃婴,以后或许还会有身带残疾的。我这育婴堂主要是教他们读书习字明理,大些的孩子得半日劳作。不知先生可会嫌弃?”这是在点明,学生读书只为识字明理,劳作是为日后谋生,不同于书院科举之路。

    张秀才拱手道:“夫人所言,在下明白。在下本就出身贫寒,深知生活不易。夫人为孩子们将来打算,在下愿倾尽全力教他们读书明理,也让内子协助照料好孩子们。”

    小桃点头道:“若有天资聪颖又刻苦好学的,我们也会供其科举。”

    张秀才敬佩拱手:“夫人大义。”

    “既如此,”小桃笑道,“先生明日便到新月堂任教吧。你与夫人日后就住在堂中,也方便照顾孩子。月银方面,你夫人八百文,先生束脩一两银子,可行?”

    张秀才大喜,连忙谢恩。这些年因他科举,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