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身旁的其他考官被他的举动吓了一跳,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
“林大人,何事让您如此激动?”
一位考官好奇地问道。
林如海兴奋地说道:“诸位,快来看这份答卷!
观点独到,论证严密,实乃本次会试之明珠啊!”
众人围拢过来,传阅着杨逸的卷子,也都不禁点头称赞。
林如海目光炯炯,激动地说道:“此考生对与异族番邦相处之道,分析得极为透彻。
战有战的气魄,和有和的谋略,权衡得当,尽显大才!”
他再次拿起卷子,细细端详,仿佛看到了大周未来的栋梁之才。
“若我大周学子皆如此,何愁国家不兴,何惧外邦来犯!”
林如海心中满是对杨逸的欣赏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依我看,此人当点为案!”
林如海坚定地说道。
其他考官纷纷附和:“确实当之无愧!”
林如海高兴地坐下,手中紧紧握着杨逸的答卷,仿佛握住了大周的希望之光。
他心中暗想:“定要将此人举荐给陛下,让他为国家效力,一展宏图。”
在林如海的力荐下,杨逸的答卷脱颖而出,被点为本次会试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