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定风波(7)(2 / 3)

岭南赴任,途中遇到劫匪,幸好遇到她爹娘的商队才逃过一劫。彼时,崔衍的母亲与她的娘亲同是有孕,且二人一见如故,便为还在腹中的他们定下了娃娃亲。

    那时,崔衍的父亲还不是尚书,只是一个即将去赴任的贫瘠小县的县令,而她的爹娘已是富甲一方的商人。论门第,说不出谁高谁低,倒也相符。

    结成亲家后,爹娘开始帮助崔家。崔衍的父亲之所以能步步高升,官至尚书,有一半得益于她家的钱财支持。

    后来,她家遭对家算计,锒铛入狱。是崔衍的父亲帮忙,才还了爹娘清白。两家互有恩情,细算下来,说不上谁帮的谁。

    后来,崔父的官越升越高,她们家反倒因为之前的牢狱之灾,在做生意上保守了很多。爹娘只有她一个女儿,不求财富多少,只求一家人平平安安。

    女子抚摸着院中海棠,对自个儿的陪嫁丫鬟道:“夫君不知道,公公被封尚书那天,爹娘曾带着信物到尚书府,当面提出退婚一事。他们做了一辈子生意,焉能不知人性为何?崔家与我家早已是天差地别,嫁到尚书府于我而言,并非好事。”

    丫鬟不解地看着女子:“既已退婚,小姐您为何还要嫁到尚书府?还要陪着姑爷流放?

    若非小姐事前做了安排,姑爷他断无可能活着。姑爷他不感激小姐就算了,还对小姐这般冷淡。”

    女子恍然地摇了摇头:“爹娘找到崔家时,崔家并未同意退婚,却也没将话说死。爹娘心里清楚,崔家人没答应不是因为不想,而是有所顾虑。于是,他们提出设个期限。三年内,若其中一方另觅良缘,另外一方主动退婚。”

    丫鬟点着下巴:“虽然不懂,但奴婢觉得老爷做得对。当官的向来看不起咱们这些做买卖的人家,就像姑爷,从没给过小姐好脸色。”

    女子露出一丝苦笑:“越是富贵人家,后宅里的是非就越多。爹娘不愿我嫁到崔家,原是打算在三年内为我另选一门亲事。只要我先成婚,就不算崔家毁约。届时两家的婚约自然作罢。”

    丫鬟好奇道:“三年时间,老爷都没给小姐寻到一个适合的人家?老爷也太没用了。”

    “慎言!”女子看向自个儿的丫鬟:“并非爹爹无用,爹爹他其实已经为我寻了个适合的人家。对方家里也是经商的,年纪与我相仿。家风正,祖上三代,无人纳妾。他的爹娘我也见过,为人和善,很好相与。若非崔家找上门,我与他或许已经成婚,有了一双儿女。”

    丫鬟急得跺脚:“到底是为什么啊?小姐放着好好的人家不嫁,非得嫁给这个冷心冷肺的姑爷。”

    女子捏着海棠花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