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想法:“主公,您在幽冀实行的农税可谓惠泽百姓、功利天下,可这里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不知主公您是否察觉。”
“哦?”
王弋有些好奇,就连荀彧都说好的赋税制度有什么问题,于是便问道:“但说无妨。”
国渊行了一礼,十分自信的说:“主公,您在幽冀的赋税确实很低,可您不可能只统治幽冀。
若再下一州,还要实行这种赋税吗?要知道幽冀富庶天下皆知,其他地方可不如幽冀这般,您即便实行这种赋税也收不到什么,到时必须依靠幽冀的财力去救济其他州郡。
人们都是喜得患失的,长此以往幽冀百姓定会和其他的百姓生冲突。
到时……”
国渊没有说完,王弋却懂了。
到时候就出现地域歧视了呗!
而且这种歧视不仅会在百姓中蔓延,在文人阶层同样会蔓延开来,那个才是大麻烦。
现在同一地域的文士已经非常抱团了,再以出现歧视问题就更大了。
王弋的神色有些凝重,问道:“子尼可有良策?”
“良策不敢,确实有些想法。”
国渊缓缓说道:“迁徙、置换。
将其他州郡的百姓迁到幽冀来,将幽冀的百姓迁到其他地方去。
幽冀百姓用旧田置换更多的新田,再辅以惠民之策便可无忧。”
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能快开垦出大量的田亩以及有效控制官场上的地域情节,而且还能抑制世家展。
可对于百姓来说,这个点子糟糕透顶。
没人愿意用熟田去置换生田,更别提故土难离和迁移途中的死伤问题了。
这点乐进最有言权,他从老家带回来的那一大票人中,死在路上的就接近两成。
王弋眉头紧蹙,他需要在这两条答案中做出选择。
选择国渊的计策就意味着他必须走上霸道这条路,因为他的名声在百姓之中绝对会一落千丈。
当然,百姓的看法对于这个时代大多数统治者来说意义不大,军队在手百姓没什么反对的权力,世家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但王弋对抗世家的根本就是百姓,这一点他无论如何不能舍弃。
可如果选择百姓的话,王弋打完一州就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治理才能去打下一州,不然后勤补给根本跟不上,军粮甚至都有可能被饥民抢夺。
这不是没可能的,有些郡县已经上报今年黄河可能决堤,希望州府做好赈灾的准备。
饿急了的百姓不会顾忌什么,饿死和饱死怎么看都是选择后者更划算。
“这样的做法牵扯过大,子尼还有其他计策吗?”
王弋不准备使用国渊这条建议。
国渊似乎早就料到了王弋的选择,面色同样凝重的说:“有,只是……官吏们对主公的态度就不会那么好了,毕竟会让他们的工作量很大,而且世家一定会起波澜。”
“说。”
王弋面色冷,他养着那些人不是吃白饭的,想当官就要干活。
“固定户籍以及……”
国渊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氏姓论。”
王弋脸色一变,氏姓论是什么他不清楚,但大名鼎鼎的氏族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