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把那块刻字的黑石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手指在底部划过。
这石头不是咸阳本地的料,质地沉,颜色暗,像是从江汉那边带来的陨铁矿渣。
他想起韩信菜地下的黑泥,也来自同一片流域。
两者之间,或许有联系。
他把石头放在案上,取出浑天仪,打开底盖。
内层铜盘边缘有一道细槽,形状与这块石头轮廓相近。
他试着将石头嵌入,严丝合缝。
浑天仪指针微微颤动,出低频嗡鸣。
这不是巧合。
他抬眼看向殿外。
天光已亮,宫道上传来脚步声,是章邯派来的传令兵。
“将军说,书房查到了东西。”
陈砚起身,披上外袍。
“带路。”
太尉府后院,菜地已被围起。
士兵守在四周,没人说话。
章邯站在书房门口,见陈砚到来,低头行礼。
“在里面。”
他说。
陈砚走进书房。
屋内陈设简朴,书架靠墙立着,堆满竹简。
正中一张木案,上面摊着一本未合上的兵书。
章邯指向书架顶层:“那块石头原本压在这儿,我挪开时,听见下面有响动。”
他伸手按住书架背面一块木板,轻轻一推。
整座书架向侧滑开,露出一个向下的阶梯口。
陈砚盯着入口,没有立刻下去。
“你一个人进去的?”
“是。
通道不长,我走到尽头就回来了。”
“看到了什么?”
“墙上全是字。
完整的兵法体系,从用间到治民,从粮运到人心。
最后一页刻着‘赠章邯兄’四个字。”
陈砚点头,从袖中取出浑天仪。
“走,再看一遍。”
两人沿阶而下。
台阶共三十六级,宽度刚好容一人通行。
墙壁由青石砌成,表面打磨平整。
越往下,空气越冷。
墙上的文字以刀刻成,笔迹刚劲。
内容并非传统兵书的阵法推演,而是围绕“势”
展开——如何借势、造势、转势。
其中一段写道:“兵者,国之刑具,亦为政之延伸。
胜不在力,而在民心之向背。”
陈砚停下脚步,仔细读完这一段。
这些话不像出自一名武将之口,倒像是在写给掌权者看的治国策论。
他们继续前行。
通道呈直线延伸,约百步后抵达尽头。
这里是一间石室,四壁皆刻满文字,中央立着一块石碑,正面写着:
赠章邯兄
字迹苍老却有力,墨痕似新。
陈砚绕到石碑背面,现还有一行小字:“若君不信,此道即焚;若君能容,此心可托。”
他沉默片刻,回头问章邯:“你以前见过这样的字迹吗?”
章邯摇头。
“没见过。
但语气……像是认识我很久的人写的。”
“你觉得他是想威胁你,还是想交给你什么?”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