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邯解惑暗盟更坚(2 / 3)

“末将昔以兵法为剑,以为勇决可破万难。

今日方知,真正利器,是这看不见的规制。”

他声音低而稳,“王所织之网,末将愿为其中一绳,不断不折。”

陈砚也起身,还礼不落分毫。

“锐士营不只是刀锋。”

他说,“它是新军的种子。

你要选的不只是力强者,更是能懂这套规矩的人。

将来你不在时,他们也能照着考功簿做事,按着补给图行军,拿着绑定令治兵。

这才是强军之本。”

章邯颔,眼中已有决意。

“明日辰时,渭北大营开试。”

他说,“凡应选者,先识图,再演器,最后实战操练。

看不懂阵图者,不得入列;装填连弩十二息者,当场黜退。

宗室子弟,一视同仁。”

“很好。”

陈砚取过一枚铜符,递出,“持此符,可调十七郡工匠随营支援。

另,我已命韩姬在冷宫井道加设双信管,确保军令昼夜畅通。”

章邯接过,收入怀中。

“还有一事。”

陈砚忽然道,“你可知为何我坚持每具连弩都要编号登记?”

“为追责。”

“不止。”

陈砚摇头,“是为了积累数据。

哪一批次的弩机故障最多?哪个工匠造的弦最耐用?雨天作战时,哪类齿轮最容易卡死?把这些记下来,三年之后,我们就能知道什么样的设计最可靠。

然后淘汰旧式,推广最优。”

章邯瞳孔微缩。

这已不是临阵应变,而是长远推演。

不是靠一人智谋,而是靠持续积累的经验反哺制度。

“所以……”

他缓缓道,“王并非一开始就设计出这些器械?”

“当然不是。”

陈砚嘴角微动,“我是从一次次失败里改出来的。

第一具水轮轴转不到半日就裂了,因为没考虑到昼夜温差对青铜的应力影响。

后来才加上缓冲槽。

连弩最初装填要二十息,是因为扳机簧片太硬,改用三层叠钢后,才压到十二息。

每一次坏,都是一次学。”

章邯心中震动。

他原以为这些精巧器械出自某位隐世奇匠之手,或是陈砚偶得古卷顿悟而成。

可现在看来,竟是一步步试错、记录、修正的结果。

没有神迹,只有实干。

“难怪王要设工考簿。”

他低声道,“这不是为罚人,是为学。”

“治国如修渠。”

陈砚重新落座,“你不指望一次挖到底,而是边挖边测水流,边调坡度,边加固堤岸。

打仗也一样。

我要的不是完美的开始,而是不断改进的过程。”

章邯深吸一口气,再次抱拳。

“末将明白了。

这一仗,不只是为了灭六国余党,更是为了让这套法度立得住、传得下。”

“你说对了一半。”

陈砚提笔蘸墨,“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看到——秦还能变,而且变得更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