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匈奴试探小战爆(2 / 3)

见骊山日夜锤声不绝,造奇技淫巧之物。

此非安边之策,乃劳民伤财之举!”

群臣默然。

陈砚不动声色,只对冯去疾道:“宣战报。”

冯去疾展开章邯奏本,当庭朗读。

说到匈奴骑兵无辎重、无云梯、劫掠即走时,他特意加重语气。

随后,又命人呈上那件皮甲残片,交由众臣传阅。

“诸位可见其磨损之深?”

陈砚终于开口,“一人一马,千里奔袭,只为烧几垛草、杀几名牧民?此非大军压境,而是探我边防虚实。”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杜赫。

“他们想看,秦军是否仍如十年前那般森严。

想看,我是否仍会因边境骚动而慌乱调兵。

想看,骊山的火光,究竟是兵器之光,还是内乱之兆。”

他说完,从袖中取出那张竹简,高悬于手。

“八个字,便是朕的回答。”

殿内寂静。

片刻后,御史大夫低头称是。

其余众人,也陆续附议。

退朝后,陈砚未回寝宫,径直返回书房。

他取出地图,铺于案上。

雁门、代郡、高阙塞,皆标有红点。

他用朱笔在代郡外围画了一圈虚线,又在长城内侧标注“伏弩三千”

“轻骑五百”

就在此时,第二封战报送至。

匈奴改道,昨夜突袭代郡戍营。

趁夜雾掩营,破外墙,杀十余人,掳走粮车两辆。

章邯早有预备,令两侧山隘伏兵夹击,强弩封锁退路。

半个时辰内击溃敌军,斩八十余级,余者溃逃。

陈砚看完,眉头微动。

章邯没追。

不仅如此,他还下令割左耳计功,却不焚尸,反而陈列长城墙下三日。

此举意在震慑——让后来者亲眼看见同伴尸体曝晒于风沙之中,心生畏惧。

更妙的是,他派轻骑伪装溃兵,故意遗落假军情于道旁。

内容称“咸阳急调工坊匠人北上,边军空虚”

,诱敌深入。

这已不是被动防御。

是引蛇出洞。

他提笔,在竹简上记下:“代郡一役,反应较旧制快三分之一。

烽燧联动有效,伏兵调度精准。

可录为边防范例。”

正写着,第三封信到。

这次是韩姬派人送来。

信很短,只说机关工区一切正常,昨夜遗留的黑色油脂已取样封存,待进一步查验。

末尾加了一句:“鲁班锁仍在原位,无人触碰。”

他看完,将信折起,放入匣中。

他知道,那油脂不是工坊配之物。

有人动过机器,动机不明。

而此刻边境突战事,内外呼应,时间太过巧合。

赵高虽已失势,但其党羽未必清除干净。

他起身,走到窗前。

远处骊山灯火依旧,映得半边天际泛红。

他知道,那不只是火光,那是秦的新脉搏——正在缓慢而坚定地跳动。

他转身,重新坐下,提笔批阅下一卷奏报。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