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匈奴试探小战爆(1 / 3)

锻锤声停了。

韩姬将鲁班锁挂在控制枢旁,动作很轻,金属搭扣与铜轴相碰,出一声短促的“咔”

她没回头,但能感觉到陈砚的目光落在自己背上。

她卷下衣袖,遮住左腕内侧那道微热的旧伤,指尖在间银簪上顿了半息,随即收回手。

脚步声远去后,殿外传来急促叩门。

陈砚刚拿起竹简,正要批注最后一行运转记录,门外已有人疾步踏入。

是郎中令韩谈派来的传令兵,甲胄未卸,额角带汗,双手呈上一封密信,火漆印尚未冷却。

他拆开,只扫一眼,便将信纸压在案角。

信是章邯亲笔,字迹沉稳,无多余修饰。

三日前,雁门关外现匈奴游骑千人,劫掠牧民,焚毁草场,前锋已被击退。

信中未提增援,也未请调兵工厂新器,只说“敌势散乱,似探虚实,已按预案布防”

陈砚盯着“探虚实”

三字,指节在案几上轻轻敲了三下。

这不是进攻。

是试探。

他抬眼看向窗外。

夜色深沉,宫墙之外,咸阳城已入静,唯有兵工厂方向仍有灯火。

他知道,那光亮意味着什么——新式锻压机已连续运行一夜,明日便可投产第一批弩臂模具。

若此时抽调工匠北上,或征调水力供军械运输,整个系统将被迫中断。

而一旦停滞,再启需三日预热,耗材翻倍。

可若放任不管,匈奴可能借机扩大袭扰,动摇边郡民心。

他起身,从架上取下青铜浑天仪,置于案前。

指腹沿赤道环缓缓推动,星轨转动,对应着近月风向与沙尘走向。

北方阴山一带,近十日无强风,能见度应不低。

若匈奴真欲大举南下,必携辎重、运粮车,斥候早该现烟尘轨迹。

如今仅以轻骑突进,无攻城器械,无后续梯队——确如章邯所判,是来摸底。

他放下浑天仪,召来章邯派驻咸阳的军使。

“战报可有副本?”

他问。

军使递上另一份文书,附有缴获皮甲残片。

他接过,指尖抚过皮革表面。

磨损集中在肩部与腋下,边缘毛糙,显是长途奔袭所致。

内衬有盐渍结块,说明骑手连续多日未换装。

这种状态,撑不过一场硬仗。

他点头,心中已有定论。

“回令:按‘坚壁清野’预案执行。

不追击,不集结。

每百里设双岗烽燧,遇袭即燃赤烟。

代郡、云中各留两千戍卒为机动,其余藏于长城内侧山谷,待令而动。”

军使领命而去。

陈砚坐回案前,取出一卷空白竹简,提笔写下八字:“小寇窥隙,大阵待之。”

墨迹未干,他又命人誊抄数份,分送九卿府邸、郡守驿站。

他知道,朝中必有人借机难。

果然,次日清晨,大夫杜赫便在朝会上出列。

“陛下!”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胡骑犯边,百姓惊扰。

今不闻调兵遣将,反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