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资金短缺财路筹谋(1 / 3)

山风卷过赤壤沟,吹起图纸一角。

陈砚伸手压住,指腹触到竹简边缘一道细微裂痕——那是昨夜书写时用力过猛留下的。

他盯着那道裂口,片刻后将图纸卷起,交到韩谈手中。

“明日清整窑口,材料按单配给。”

他的声音平稳,却比往常低了半分。

韩谈抱拳领命,退至帐外。

陈砚转身走向马车,脚步未停,思绪已转入另一重境地。

技术难关既破,接下来便是落地之事。

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厂要建起来,铜铁、木材、人力、器械运输,哪一项不要钱?少府库里还有多少余存?赵高虽失势,但户部账目仍被其党羽把持,拨款之事恐难推进。

回宫路上,他在车内闭目推演全盘预算。

以现代县政经验核算,若按三班轮作、昼夜不停的设计,所需青铜构件不下千件,松木梁柱需伐林百亩,更不必说锻锤、齿轮、传动轴等精密部件的铸造与调试。

粗略估算,前期投入至少三十万金。

这个数字在他脑中反复震荡。

咸阳三月商税总额不过如此。

若强行征调郡县协饷,必致民怨沸腾;若动用少府储备,冯去疾那一关便过不去——法家老臣最忌私开国库之先例。

车轮碾过石板,出沉闷声响。

陈砚睁开眼,目光落在袖中浑天仪上。

仪器静止,如同此刻朝局表面的平静。

但他知道,真正的难题才刚开始。

入夜,书房烛火再燃。

陈砚摊开一叠竹简账册,逐项列支:人工薪酬、物料采买、工棚搭建、水源引流工程……每一项都需真金白银。

他提笔写下三条路径:

一、请少府拨款;

二、征调郡县协饷;

三、引入民间资本。

第一条,需经右丞相冯去疾核准。

此人虽表面支持新政,实则步步设限,前番平价粮仓推行尚遭其九次驳回,如今为兵工厂开口,无异于自投罗网。

第二条,等于变相加赋,南越战事未歇,陇西又报旱情,百姓已不堪重负,再征协饷,恐激起民变。

唯有第三条,尚存一线可能。

他搁下笔,靠向席位。

商人重利,若能许以回报,未必不能合作。

关键是,如何让他们相信这项工程有利可图,且不会引火烧身。

赵高虽倒,余威仍在。

坊间已有流言,称皇帝私建军械库,意图削藩控军,凡参与其中者皆属同谋。

此话一出,谁敢沾手?

陈砚起身踱步,指尖轻叩案几,节奏如滴水穿石。

他知道,这些富商不是不信技术,而是不信朝廷。

他们怕的不是亏钱,是赔命。

次日清晨,他召来韩谈。

“遴选五家大商。”

他说,“曾得平价粮仓之利者优先。

盐、铁、布、粟四类,各选一二。”

韩谈点头:“渭南吕氏、临淄田氏、邯郸郭氏、宛城范氏、阳翟薛氏,皆曾因官市调控获利。”

“秘密邀约。”

陈砚道,“不提兵工厂,只说有‘新型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