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南越战报局势初明(2 / 3)

虚假胜利。

他取出昨日收缴的密道图副本,铺展于案。

目光顺着楚地南下的两条隐秘水路移动——一条沿湘水入漓,一条经鄱阳湖转陆路至横浦关。

这两条路线皆避开关中耳目,若六国残余欲联络南越部族,必选其一。

而张良曾匿迹于会稽,其旧部是否借道岭南,策动叛乱?表面是土酋作乱,实则是牵制秦军南下的棋子?

他提笔在竹简批注:“南越易服,非力屈也,乃势孤耳。

今我军未深入腹地,诸部落观望者众。”

放下笔,他闭目片刻,脑中梳理局势脉络。

南越动荡若属实,正是推行新政的良机——可借战时体制,强化中央调度;若为虚报,则更需掌控舆论节奏,不让他人抢夺政治红利。

他睁开眼,唤来内侍:“取空白诏书一道。”

片刻后,黄帛铺开。

他亲书密旨,字迹工整,内容简洁:

“前线暂缓上报捷音,一切军情须经中枢核定后再行布。

违令者,以泄密论。”

写毕,吹干墨迹,卷起封缄,交予韩谈:“你亲自走一趟兵曹,面交主簿,签收回执。”

韩谈接过,正要退出,又被叫住。

“等等。”

陈砚走向沙盘,手指落在骊山位置,“昨夜收缴的那份密道图,再调出来。

我要看楚地通往咸阳的三条隐蔽路径,是否都经过章邯旧部防区。”

韩谈略一迟疑:“您怀疑……有人借南越战报掩护行动?”

“不是怀疑。”

陈砚语气平静,“是确认有人不想让我看清真相。

战报来得太巧,就在诛杀五逆之后。

内外呼应,步步紧逼。”

他盯着沙盘上的标记,仿佛看见无数细线在地图上交织。

有人在宫中布谣,有人在边境造假,还有人潜入禁地测绘水道——这些事看似孤立,实则同出一源。

韩谈领命而去。

书房重归寂静。

烛火映照竹简堆叠如山,陈砚坐回案前,取出随身携带的思维导图竹册。

翻至空白页,提笔画下三个关键词:南越、财政、威望。

他在三者之间连线,标注:

“可借屯田试新政”

“以粮运控军需”

“令民知朝廷能定远疆”

笔尖停顿,又添一句:

“待确证叛乱规模,再定庆功时机。”

此时,外间传来轻微脚步声。

内侍低声通报:“郎中令已离宫,密旨送达兵曹。”

陈砚点头,未抬头。

他仍在凝视沙盘,指尖轻轻敲击案几边缘,一下,又一下。

忽然,他停下动作。

方才韩谈呈报时提到,送信人马匹口吐白沫——那是长途奔袭后的典型征兆。

但自南海至咸阳,最快需十二日。

而这封战报的日期,竟与五日前市井出现的谣言时间重合。

也就是说,在南越尚未传出确切消息之前,咸阳已有风声流传。

要么是巧合,要么……是有人预先编好了剧本,只等一纸战报落地,便顺势推动舆论。

他缓缓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