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南越战报局势初明(1 / 3)

烛火在案角跳了一下,陈砚的手指停在刚烧尽的密函灰烬边缘。

纸屑尚带余温,指尖触到一缕微焦的脆片,他未动声色,只将炭笔重新握紧。

内侍低步趋近,捧着一封新到的军情文书:“南越前线驿骑加急,三刻前抵宫门。”

陈砚抬手接过,封泥印鉴完整,是长城军团监军署特用暗纹。

他拆开,扫视全文,眉头未皱也未松。

战报仅十三行,言“贼酋授,余部溃散,我军已控要道”

,无伤亡数字,无俘获清单,亦未提地方归附情形。

“韩谈。”

他开口,声音不高。

影子从廊下移入,甲叶轻响,韩谈立于阶侧,双手交叠于前,静候指令。

“调三日前夜行司汇总的驿传记录。”

陈砚将战报置于案上,“比对传递路径与时间戳,查是否有中途滞留或换封痕迹。”

“是。”

韩谈应声欲退。

“再誊三份。”

陈砚补充,“兵曹、少府、御前各存一份,编号归档,不得遗漏。”

韩谈颔退出。

陈砚起身,走到沙盘前。

指尖划过岭南地形,停在桂林郡与象郡交界处。

此处山岭密布,水网交错,若叛军真已瓦解,何以不见地方部族遣使纳降?更无粮道疏通、屯点设立的消息。

所谓“进展顺利”

,不过是结论,而非过程。

他回身取来浑天仪,置于案角。

铜环缓缓转动,重心偏移时出细微摩擦声。

他以北军主力为轴心,推演南调兵力占比——长城军团抽走两万精锐,占原驻防四成。

此举名义上为平叛,实则削蒙氏兵权,将冯劫所辖部属南迁,远离咸阳中枢。

若战事结,功劳归于冯劫。

此人虽非六国余孽,却素有清名,朝中不乏拥戴者。

一旦立功返京,必成新政推行之碍。

他提笔,在竹简边缘写下:“胜易得,信难求。

捷报愈简,疑窦愈深。”

片刻后,韩谈返回,低声禀报:“驿传记录核对无误,自南海都尉府出,经五站直递咸阳,每站加盖火漆印,未见篡改。

但……”

他顿了顿,“最后一站押送卒称,送信人面生,非军中旧隶,且马匹口吐白沫,似连夜疾驰而来。”

陈砚目光微凝。

非军中旧隶,却能持正式军文通关?除非有人授意,或已渗透边关文书系统。

“查那送信人的落脚处。”

他说,“调城南三日内的客栈登记簿,重点查是否有单人入住、不带随从、申报‘采药’或‘贩盐’者。”

韩谈记下,又问:“是否追查其背后联络渠道?”

“不必。”

陈砚摇头,“先让他以为安全。

我们只需知道,这封战报是谁想让朕看到的。”

他重新审视原文,忽然注意到一处细节:文中提及“收复龙川要塞”

——可据旧图所示,龙川早在三年前便已设戍,何来“收复”

一说?

要么是刻意伪造战绩,要么……是有人故意混淆视听,制造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