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证据确凿叛臣伏法(2 / 2)

>

此事必有人构陷——”

话未说完,已被捂住口鼻,强行带出大殿。

赵高始终未动,只是指尖微微掐入掌心。

他看见陈砚的目光掠过自己,短暂停留,随即移开。

那一瞬,他明白:这不是清算败官那么简单——这是杀鸡儆猴,箭已搭在弦上,不知何时会转向更深之处。

一刻钟后,宫门外传来鼓声三响。

随即便是一阵骚动,接着归于寂静。

不久,一名校尉捧盘而入,盘上覆布。

至殿中跪禀:“逆臣五人,已正法于市曹,级呈验。”

布掀开,五颗头颅排列整齐,双目紧闭,面容尚存惊恐余色。

陈砚俯视片刻,淡淡道:“悬于宫门旗杆,题字‘谤政通敌者鉴’。”

校尉领命退出。

殿内百官垂,无人敢仰视御座。

韩谈悄然退至偏廊,确认行刑过程无误,且所有证物均已归档封存。

他知道,从今往后,再无人敢轻易挑战新政权威。

朝会散后,陈砚未立即回书房,而是驻足于廊下片刻。

远处宫道雾气未散,一辆素辇缓缓驶出,帘帷低垂,仅见一抹月白色衣角隐没于晨霭之中。

他收回视线,步入东阁。

案上已摆好新一批奏匣,待批。

他取过炭笔,在竹简边缘记下一行小字:“诛五逆,众噤。

然蛇犹存。”

笔尖顿了顿,又添一句:“赵高近日未见桓温出入府邸,查其宅后巷马粪残留量。”

刚合上简册,内侍低声禀报:“郎中令在外候见,有紧急文书递入。”

陈砚点头。

韩谈很快入内,手中持一封密函,封泥完好,印信为夜行司特用暗纹。

“何处来?”

“南市暗桩传回,现一名逃役男子携带半块虎符,自称曾受某九卿属官指使,潜入骊山陵区测绘水道走向。”

陈砚接过函件,拆封阅览。

纸上字迹潦草,内容简短,但提及一个名字——正是昨日被斩的泗水县尉之弟。

此人本应流放岭南,却出现在咸阳城内,手持军符,探查禁地。

他将密函置于灯焰之上,火舌瞬间吞没纸角。

灰烬飘落案前时,他开口:“传令下去,封锁全城四门,查验近五日进出车马登记簿。

重点查是否有以‘药材’名义申报的竹箱。”

韩谈领命欲退。

“等等。”

陈砚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手指落在骊山位置,“把昨夜收缴的那份密道图再调出来。

我要看楚地通往咸阳的三条隐蔽路径,是否都经过章邯旧部防区。”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