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暗探行动情报初现(2 / 2)

>

线,机括轻鸣,沙盘自台下升起。

沙盘不大,却精细标出了关中与三辅要道。

陈砚从匣底取出三枚陶丸,两白一黑。

白色置入临淄、郢都残址,黑色则落在咸阳城南一片坊区。

“这是?”

韩谈问。

“疑点标记。”

陈砚道,“白丸代表外线活动,黑丸——代表内应可能藏身之地。

桓温居南坊,宅近漕渠,便于夜间转运。

若真有人接帛书,十有八九走水路进出。”

韩谈沉吟:“若此时搜查,恐打草惊蛇。”

“不搜。”

陈砚摇头,“反而要让他们继续送。

我们只查不抓,只看不说。

等他们以为稳妥了,才会暴露更多。”

他顿了顿,又道:“你再去一趟冷宫废井。

告诉剩下那个暗探,若现交接现场有人佩戴玉饰带钩,务必记清样式。

另外,让他设法混入下一次集会,哪怕只听一句暗语。”

“若被识破?”

“那就死在那里。”

陈砚语气平静,“可若活着回来,朕赐他免死铁券。”

韩谈不再多言,领命欲退。

“还有一事。”

陈砚叫住他,“明日朝会,冯劫必再提南征之事。

你让尚书台拟一道诏稿,写明‘择精锐南下’,但暂不颁行。

我要看他有多急。”

“是。”

门合上前,陈砚回到案前,重新铺开一张新简,开始记录。

他写字极快,每一笔都精准利落,不带拖沓。

内容并非奏报格式,而是条列分明的情报摘要:

>一、六国遗族联络频密,尤以齐地为甚。

>二、传递方式避用驿道,改由商队夹带,路线绕行渭南。

>三、接收端疑似指向户部某官,籍贯即墨,父仕齐国。

>四、密会时间固定,或存周期性规律。

>五、帛书内容未知,但性质重大,需专人亲递。

写完最后一行,他吹熄烛火,室内顿时昏暗。

窗外夜风拂过檐角铜铃,出轻微颤音。

他坐着未动,目光落在沙盘上的黑陶丸上。

片刻后,内侍在外轻声禀报:“蒙将军使者仍在偏殿等候,是否……召见?”

陈砚缓缓抬头,嗓音低沉:“让他再等。”

说完,他从案底抽出另一卷竹简,打开,正是影密卫昨日呈报的商队名录。

他逐行扫视,手指停在一条记录上:

“琅琊陶坊,运青灰瓦二十车,入城日期:七月初七。

领人姓朱,籍贯不详,报货单由户部郎中桓温签押。”

他盯着那名字看了很久,提笔在旁画了一个圈。

然后合上简册,起身走向沙盘。

他俯身,将一枚新的红陶丸轻轻放入北地九原郡位置,与原有的白丸并列。

风从窗隙钻入,吹动案上一页竹简边缘微微翘起。

陈砚没有去压它。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