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南疆平叛章邯之威(1 / 3)

烛火在铜灯盏里跳了一下,陈砚的手指从浑天仪的“兵”

环上移开,指尖落在案几边缘那枚刚写完的竹简上。

墨迹已干,字句清晰:“南征军令已,刑徒军归章邯节制,韩姬主理器械改良,十日内验成果。”

他没有再看第二眼,只将竹简推入“军政要件”

木匣,锁好。

门外传来脚步声,影密卫头目低头进来,双手呈上一封新报,泥封尚温。

陈砚拆开,扫了一眼。

少府工坊三名匠作吏拒交“山行架”

成品,称结构不合旧规,恐致运输事故。

地方郡守也接连上报,有县令以“无先例可循”

为由,拖延刑徒军过境粮草供给。

他放下竹简,抬眼问:“涉事三人,可查清底细?”

“是。”

影密卫低声,“一人出自楚地旧族,二人曾在冯去疾门下习律。”

陈砚点头,提笔写下一道手令:“即刻革职,家产查抄,三族不得入仕。

工坊调度权移交韩姬,凡阻挠者,按通敌罪拘押。”

他顿了顿,又添一句:“沿途郡县,三日内备齐所需,违令者,斩。”

影密卫领命退下。

不到半日,咸阳城内已有三处宅院被查封,官道上传出快马加鞭的通报声。

少府工坊当晚便恢复运转,匠人们连夜赶工,韩姬亲自坐镇监造,每具“山行架”

完工后皆亲自查验榫口咬合度。

第五日清晨,第一批五十具“山行架”

提前交付。

测试时,六人一组,在两刻钟内完成组装,承重八百斤砂石,经陡坡模拟行进,未见松动。

夜间拆解搬运,几乎无声。

与此同时,章邯已在骊山大营点将完毕。

五万刑徒军按战力分编,精壮者列先锋,余者为辎重与后备。

他当众宣读军令十六条,末尾一句尤为冷峻:“延误军需者,斩;扰民劫寨者,连坐斩;临阵脱逃者,斩后悬辕门。”

大军开拔那日,天未亮透。

章邯披甲立于旗台,一声令下,刑徒军整队而出,脚步踏在夯土道上,沉稳如压阵雷。

陈砚在宫中收到启程快报,仅回了一句:“准行。”

湘桂交界,山势如刀削。

传统车马至此皆止步,唯有猎户踩出的窄道蜿蜒穿林。

叛军正是仗着这地形,断驿道、焚仓廪,自以为秦军难至。

但他们没料到,章邯的补给线并未走大道。

批“山行架”

随军抵达前线后,立即投入实战。

粮械被拆分为小批,由山行架分段运送,每十里设一隐蔽哨点囤积。

先锋营轮换接应,夜间行进,不举火把,仅靠布裹铁蹄缓行。

七日后,三条隐秘补给线贯通五岭山脉。

前线将士得以持续作战,无需回头等粮。

而叛军派出的斥候,数次伏击落单运粮队,却扑了个空——真正的粮道藏在密林深处,连当地山民都未曾察觉。

章邯并未急于进攻。

他先派轻骑携带盐、铁、粗布,前往百越最大峒寨——龙脊峒。

峒主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