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世家联手朝堂逼宫(1 / 2)

天光刚透,御前内侍尚未撤去残烛,陈砚已立于白玉阶前。

昨夜冷茶余味仍在喉间,他未回寝宫,只在御案小憩片刻,袍袖上还沾着南闸带回的泥点。

韩谈候在殿外,见他起身,立即递上一封密报——影密卫昨夜截得一封快马传书,自琅琊,落款隐去,内容却直指京兆尹新政扰民,言辞与今日早朝将起之风向如出一辙。

陈砚未拆封,只将其压入袖中。

朝钟三响,三公九卿列班入殿。

冯去疾步履沉稳,率先出列,双手捧简,声如洪钟:“臣启陛下,祖宗之法立国百年,郡县之制虽行于始皇,然世卿世禄以安人心,寒门骤居要职,法令难通,吏治淆乱。

今关中虽通渠,然百姓疲于徭役,怨声渐起。

请复旧制,停新政,以安社稷。”

话音未落,王氏家主、蒙氏旁支、李氏宗亲等六人相继出列,齐声附议。

一名老臣竟伏地叩,额触青砖,声泪俱下:“陛下若不收手,恐天怒人怨,社稷倾危!”

群臣哗然。

陈砚静立不动,目光扫过丹墀之下。

他未落座,亦未动怒,只抬手一挥。

内侍捧出三卷竹册,置于殿中案上。

“此乃《南闸工录》。”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昨夜封存,未经删改。

内载三百一十七名刑徒姓名、工时、薪粟放明细,另有工师牛五亲笔画押之验收文书。

尔等所言‘扰民’,扰的是谁?是这些掌裂血流却未得一餐饱食之人?”

他转向冯去疾:“你说天怒,那朕问你,郑国渠昨日午时已通流,河神为何不怒?你所祭者,是水脉,还是你王氏在泾水私设的七道水堰?”

冯去疾脸色微变,未及开口,陈砚已命韩谈呈上另一册账本。

“这是影密卫三日内查得的十七座粮仓虚报记录,皆属琅琊王氏名下。

灾期闭仓不售,暗中抬价三倍,市井米价暴涨,百姓争斗致死三人。

王家主,你昨日奏本中说‘民不愿耕’,可曾亲至乡野,看过一亩荒田?”

王氏家主涨红了脸,强辩道:“此乃下人所为,家门管教不严……”

“管教不严?”

陈砚冷笑,“你儿在咸阳西市设仓五处,每斗粟加价四十钱,三日敛财两千金。

账册在此,人证俱在。

你说是下人所为,那朕问你,谁是主,谁是仆?”

殿中一片死寂。

陈砚环视群臣,缓缓道:“朕知尔等不满。

新政削世族之权,夺豪强之利,自然招恨。

可你们忘了,百姓不是田亩,不是奴婢,是秦之根基。

始皇帝扫六合,非为世家永享富贵,乃为天下一统,法令通行。

今有人借‘祖制’之名,行私利之实,还敢称忠臣?”

他顿了顿,从袖中抽出那封未拆的密报,当众展开:“昨夜有人自琅琊传书,称京兆尹新政‘离经叛道’。

可这纸上墨迹未干,笔锋僵硬,显为多人联署后摹写。

尔等以为联名上书便可逼宫?朕告诉你,这朝堂,不是你们分利的会场。”

几名附议大臣低下了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