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起义苗头果断镇压(1 / 3)

陶片在袖中已冷却,陈砚将它取出,置于案角。

昨夜观星台之事尚萦绕心间,陶片虽已冷却,那青光所承载的谜团却未消散。

此时,影卒呈上竹片残片边缘焦黑,火漆印裂痕呈波浪状,与浑天仪共振记录中的频率曲线完全吻合。

他未抬头,只将竹片推向对面空席——章邯尚未入殿。

韩姬立于门侧,低声禀报:“南渠第七节点三日前有异频脉冲,持续七息,方向指向渭南三村。”

她顿了顿,“云姜巳时归宫,未入诊室,径赴粮库查验旧仓防潮层。”

陈砚指尖轻敲案几,节奏三短两长。

这是他与韩谈约定的确认信号。

片刻后,殿外脚步沉稳,章邯入内,甲胄未卸,肩头沾着尘土,显然是从城外直入宫门。

“你已看过地形?”

陈砚开口。

“看过。”

章邯落座,“三村呈品字形围护渭南仓,地势低洼,易守难攻。

若叛军欲夺粮,必先控此三村为跳板。”

“可有兵力调动迹象?”

“无。”

章邯摇头,“但昨夜有商队绕道骊山副道,车辙深而无货痕,似空车往返。

我已命人追踪车轴磨损纹路,尚未回报。”

陈砚将残片推至章邯面前:“这不是商队。”

他取出浑天仪铜环,置于竹片之上。

铜环微震,火漆裂痕中泛出极淡青光,波纹与环内刻度一一对应。

“南渠传信网第七节点,三日前接收到双峰脉冲。

同一时刻,此信从村中传出。

频率一致,路径重合。”

章邯凝视片刻,抬眼:“墨家系统外泄?”

“不是墨家主网。”

陈砚收起铜环,“是‘守非攻者’的分支节点。

他们不反秦,却放任六国余孽借道传信。

这不是响应,是默许。”

章邯沉默。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墨家内部已有裂隙,而有人正利用这裂隙,为叛乱铺路。

处理完三村之事,朝堂上的局势依然复杂。

冯去疾今晨上奏。

陈砚从案下取出另一竹简,“请以‘焚书令’清查六国遗民,株连九族,以绝后患。”

章邯眉头一紧:“此举必激民变。”

“所以我不准。”

陈砚将竹简折断,投入炭盆。

火焰腾起,映着他冷峻的轮廓,“朕不信虚言,只看实效。

叛乱未成,便以极刑镇压,是逼百姓真反。”

他站起身,走到沙盘前。

渭水蜿蜒,三村如钉,扼守仓道。

“你带五千轻骑,即刻出。”

陈砚指向沙盘,“目标不是人,是粮囤与鼓楼。”

章邯一怔:“不抓人?”

“不抓。”

陈砚声音低沉,“三村之中,真正传信者不过数人。

若围村搜捕,必牵连无辜,激起民愤。

我要的是震慑,不是血洗。”

他转身,直视章邯:“你率军突入,焚其囤粮,毁其鼓楼,不留活口交战,只留秦旗一面于村口。

旗上书: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