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98年,地球联邦进入全面备战状态后的第二个地球年。
地球,亚洲区,金城地下深处,炎黄研究院绝密信号分析中心(代号“谛听”
)。
“信标-o1”
——那个在柯伊伯带边缘被“帝喾号”
以巨大潜在风险为代价瘫痪并回收的黑色八面体,其残骸被以最高安全规格,经由多重加密的量子传送通道,直接送达了位于金城地下三千米深处的“谛听”
中心。
这里的防护等级甚至过了联邦议会战时指挥所,四壁由掺入了“时空之尘”
的复合装甲浇铸而成,内部充斥着主动式维度稳定场,足以隔绝任何形式的信息泄露或外部探测。
中心内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室布局,更像是一座由光与影构筑的殿堂。
没有刺眼的无影灯,只有无数全息工作台散出的幽蓝和淡绿色数据光芒,映照着研究人员们凝重而专注的脸庞。
空气中弥漫着低温设备运行的轻微嗡鸣,以及一种近乎绝对的寂静,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生怕打扰到对那段来自深渊边缘信息的解读。
残骸本身被安置在中心最内层的“净化间”
内。
那里是一个纯白的球形空间,由强大的能量场和物理隔离层包裹。
八面体静静地悬浮在房间中央的反重力平台上,它那曾经光滑如镜、吞噬光线的黑色外壳,如今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纹和能量灼烧留下的丑陋疤痕,边缘处偶尔还会不受控制地迸射出一两点短暂而危险的电弧,像垂死生物的神经末梢抽搐。
大部分结构已在剧烈的内部能量焚毁中熔融、变形,如同一块被投入炼狱之火后又强行取出的、扭曲的黑色金属块。
苏星河站在净化间的多层隔离窗外,透过理论上能隔绝已知所有能量形式的透明屏障,凝视着那残骸。
他年仅三十五岁,却已是联邦信息科学与量子通讯领域的顶尖权威,也是“灵网”
升级项目的核心负责人。
此刻,他身着一尘不染的白色研究服,身形略显消瘦,但那双透过智能镜片的目光却锐利如鹰,仿佛能穿透那扭曲的外壳,直视其内部最深层的秘密。
他的眉头微蹙,嘴角紧抿,习惯性地用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摩挲着左手腕上那枚不起眼的、刻有复杂量子拓扑纹路的个人终端——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时的标志性动作。
“结构损毁率过百分之八十五,”
他的助手,一位名叫林婉的年轻女科学家,在一旁低声汇报,她的声音在寂静的分析中心里显得格外清晰,“自毁机制极其彻底,核心逻辑单元和能量中枢几乎完全晶格化,数据恢复的难度……出我们以往遇到的任何‘肃清者’相关造物。”
苏星河没有立刻回应,他的目光依旧锁定在残骸上。
“‘几乎’,”
他捕捉到了这个词,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那就是还有‘未完全’的部分。
重点排查所有非晶格化区域,尤其是能量流动路径的末端和结构连接点。
这种级别的造物,其信息备份和紧急通讯模块,必然有独立于主系统的冗余设计,甚至可能隐藏在物质结构的量子层面。”
他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