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扰动”
的文明。
而成功的“升格”
,意味着文明整体迈入一个全新的、无法理解的存在形态。
当人类科学家们从沉浸式阅读中脱离,回到现实时,大部分人久久无言,脸上交织着震撼、困惑与深深的思考。
信息厅内一片寂静,只有能量池出的轻微嗡鸣。
“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一位资深的宇宙学家率先打破沉默,声音沙哑,“如果这些记载有哪怕万分之一的可信度,那么我们面对的就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一场宇宙规模的‘资格考试’?或者…‘园艺修剪’?”
“意识归墟…养料…”
一位信息学专家喃喃自语,脸色苍白,“g-73星系那种彻底的死寂,不仅仅是物理毁灭,是连意识都被…抽干了?‘收割者’在收集意识能量?或者…它们在用这些意识构建什么东西?”
一位受邀前来的神话学家则显得异常兴奋:“看那‘源初之海’和意识如浪花的比喻!
这与地球上多个古老文明的神话、与某些东方哲学中的‘道’、‘梵’的概念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难道不同文明,在蒙昧时期,都曾以不同的方式,隐约感知到了宇宙的某种底层真相?”
张诚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讨论,他的大脑在飞运转,将晶族的古老碎片、人类自身的观察(g-73的毁灭、“编织者”
的逻辑攻击方式)、以及“系统”
那enigatic的任务提示,尝试进行拼接。
“目的…”
张诚缓缓开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我们一直在思考‘收割者’的目的。
如果基于这些碎片,或许我们可以提出几个假设。”
“假设一:宇宙生态维护者。
‘收割者’是某种机制,负责清除对宇宙整体平衡(可能是熵增率、可能是某种信息生态)有害的‘癌细胞’文明。
‘意识归墟’是回收有害物质的过程。”
“假设二:文明孵化器与收割者。
宇宙本身,或者某个我们无法理解的存在,在播种文明,观察其成长。
‘升格’成功的被保留或进入下一阶段,‘失败’的则被回收,其积累的意识和信息被用于滋养新的‘种子’或维持系统运行。
我们,可能是温室里的作物。”
“假设三:更宏大存在的组成部分。
‘收割者’本身可能并非终极,它们只是在执行某种更高层面的指令,收集‘意识’这种特殊的资源,用于构建某个我们无法想象的…‘东西’。”
每一个假设都让人不寒而栗,都远远出了传统“外星入侵”
的叙事框架。
这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存亡,可能取决于能否理解并满足某种未知的、宇宙尺度的“标准”
,而非简单的军事实力对抗。
晶族共享的数据库碎片,没有提供任何确切的答案,反而打开了更多、更深的疑问之门。
它像一道强光,照亮了人类此前未知的广阔黑暗,却也让这黑暗显得更加深邃和恐怖。
“辉光-共振-第七序列”
在信息交互结束时,传递了最后一段信息:“这些碎片,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