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下来的人都感到了灵魂深处的震颤。
这些信息碎片极其古老,其时间尺度甚至可能越了晶族当前文明形态的起源,仿佛追溯到了它们还处于某种集体意识萌芽的远古纪元。
记载的方式并非客观记录,更接近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充满象征意味的宇宙壁画。
一段模糊的意象,描绘着宇宙如同一个呼吸的巨兽,在“膨胀”
与“收缩”
(并非单纯物理意义上的,更倾向于秩序与混沌的交替)之间循环。
而在每个循环的特定阶段,会自然(或非自然?)地出现一道无形的“筛网”
,一个“大过滤器”
。
绝大多数文明火花会在这筛网前熄灭,如同浪花般消散。
只有极少数,能够通过某种“考验”
或达到某种“标准”
,得以进入下一个循环阶段。
信息中充满了对“过滤器”
的敬畏与困惑,无法确定其是宇宙固有的规律,还是某种更高存在设置的“试炼场”
。
一个反复出现的核心意象。
它并非指代某个具体的水体,而是一种对宇宙本源状态的描述——一片无边无际、尚未分化的、蕴含着无限可能性与所有信息的“能量-意识海洋”
。
所有个体意识、所有物质形态,都被描述为从这片“源初之海”
中暂时凝结、分离出来的“浪花”
或“漩涡”
。
晶族古老记载中,充满了对回归“源初之海”
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融合的向往,也有对个体性湮灭的恐惧。
这是与“源初之海”
紧密相关,但更具指向性的概念。
它被描述为一个存在于宇宙某处(或越宇宙维度)的“终点站”
,一个所有意识流的最终归宿。
但记载明确区分了自然死亡后意识的平和消散,与一种“强制性的、未成熟的收割”
。
后者被描绘成一个可怕的过程:强大的外力强行将尚未完成自身“循环”
的文明意识从物质载体中剥离,如同未成熟的果实被强行摘下,然后投入“归墟”
之中。
这些被收割的意识,并非简单的毁灭,其记载隐晦地暗示,它们被“分解”
、“同化”
,成为了某种…“养料”
?或是构建某种更大存在的“砖石”
?
少数碎片提到了通过“过滤器”
的可能方式,即“文明升格”
。
但这“升格”
并非指单纯的科技飞跃或能量积累。
记载中更多地强调意识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平衡”
、“对宇宙深层和谐的感知与共鸣”
、“越个体局限的集体意志”
,以及…“创造独特性价值的能力”
。
似乎,“收割者”
并非随意毁灭,它们的目标,是那些在“升格之路”
上走偏(例如过度内耗、陷入纯粹的物质扩张或精神虚无),或者其存在本身对宇宙平衡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