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信任的建立(3 / 6)

理常数相互关联性的理解。

每一个常数不再是孤立的数字,而是构成宇宙交响乐的一个音符,彼此间通过极其优美、严谨的数学关系相连。

人类科学家们瞬间被吸引,陈景澜教授的意识波动剧烈,他看到了比人类现有理论更简洁、更深刻的统一蓝图,那是一种摒弃了一切冗余、直达本质的理性华美,令人心醉神迷。

接着,“守恒定律”

单元展示了晶族对于能量、物质、信息在宇宙尺度下循环与转化的模型。

其效率之高,过程之精妙,仿佛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无比精密的天平,而晶族已然掌握了称量万物的砝码。

冯启元沉浸其中,那严丝合缝的逻辑推演,让他感受到了数学越工具之外的、一种近乎“道”

的纯粹。

然而,当人类方尝试展示自己的思维瑰宝时,困难出现了。

林晓试图投射出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所蕴含的、与命运抗争的磅礴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如何激励个体和文明在绝境中爆力量。

但晶族单元反馈的信息流充满了“疑惑”

“此能量波动模式与提高生存概率之间的因果逻辑链不清晰。”

“个体情感波动为何能产生越理性计算的协作驱动力?此现象不符合效率最优模型。”

释永弘大师则以一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的禅意,试图传达越对立、圆融无碍的境界。

这更是让晶族逻辑单元陷入了短暂的“逻辑死循环”

“空”

与“色”

的定义边界模糊,命题本身存在悖论,无法进行有效计算。

第一次接触,几乎在人类感性领域的展示中碰壁。

张诚意识深处与“伏羲”

紧密连接,他敏锐地捕捉到,在晶族那看似冰冷绝对的理性之下,并非没有“感知”

,而是它们的“感知”

维度与人类不同。

它们能欣赏数学的优美,理解物理的和谐,这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的、过滤了生物本能干扰的“理性之美”

的感知。

“转换思路,”

张诚通过思维链路向己方代表传递信息,“不要试图让它们理解‘情感’本身,尝试展示情感与直觉在复杂系统,尤其是在创造性活动和高难度决策中,可能产生的‘逻辑优化功能’。”

交流进入了第二阶段。

陈景澜不再展示现成的理论,而是投射出他当年在构想“曲引擎”

基础理论时,那无数次失败的数学推演和最终灵光一现的直觉跳跃。

他将那混沌的、非线性的思维过程,包括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梦境碎片、聆听音乐时偶然获得的灵感,都作为“数据”

呈现出来。

冯启元则展示了他证明某个着名数学猜想时,在严格的逻辑证明链条之外,那种对数学结构“美感”

和“必然性”

的强烈直觉,是如何引导他找到正确方向的。

林晓换了一种方式,她不再投射具体的艺术品,而是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文明决策模拟沙盘”

模拟中,一个面临“收割者”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