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太阳系黄道面外侧的特定位置上,彼此之间由无数纤细的、代表引力场相互作用的能量线连接,共同构成一个将整个太阳系包裹在内的、若有若无的巨大网络。
“启动全网络协同共振模式。”
赵太行的声音通过通讯系统,传达到六个锚点的控制单元。
命令下达的瞬间,控制中心所有人都感到脚下传来一阵极其微弱、几乎无法察觉的低频震动,仿佛空间站本身也在回应着那远方的力量。
主屏幕上的数据流陡然加,代表引力场强度的曲线猛地向上蹿升,那六个深蓝色光点骤然亮起,它们之间的能量连接线变得粗壮而明亮,仿佛活了过来。
空间本身,开始被一张无形的大手揉捏、编织。
从遥远的星际空间视角(如果存在这样一个观察者的话)来看,太阳系外围的空间结构正在生微妙的变化。
所有从太阳系内部逸散出去的、可能暴露文明特征的特定频段电磁波——无论是人类的通讯信号、能源传输泄漏,还是飞船引擎的尾迹——在穿过这张“引力网”
时,都会像光线穿过不均匀的透镜一样,被微妙地偏折、散射、稀释。
强大的引力波信号,无论是行星运行产生的,还是大型人造设施运作引的时空涟漪,同样被这张网络吸收、转化,融入背景噪音之中。
效果并非绝对的“隐身”
,那违背物理规律。
而是“伪装”
。
赵太行在稍后向地球联邦议会进行远程汇报时,用一个精妙的比喻解释道:
“议长阁下,各位议员。
‘面壁计划’的引力隐匿层已初步完成。
它并非让太阳系消失,而是将其‘伪装’起来。
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块石头落入河床。
从数光年,甚至更远距离的观测者看来,我们的太阳系将不再呈现出‘非自然’的、高度有序的文明辐射特征。
它的电磁频谱和引力波背景,将完美地融入银河系本身固有的、充满随机‘噪音’的宇宙图景之中。
我们,将成为宇宙背景的一部分。”
全息投影中,联邦议会的议员们,无论是沉稳的老者还是锐意的青年,脸上都露出了复杂的神情。
有松了口气的欣慰,有见证奇迹的震撼,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忧虑。
奇迹,有其代价。
而这代价,沉重到让整个文明都必须调整姿态。
“维持这张‘引力网’的全功率运转,需要持续消耗的能量,相当于旧时代全球总能耗的十五倍。”
赵太行的汇报继续着,语气平静,却抛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目前,能量的百分之九十八点七,由‘盘古-木星’聚变能源矩阵供应。”
主屏幕上切换出木星轨道的实时画面。
那颗巨大的气态行星周围,如今环绕着数个人工建造的、如同星环般的巨型结构——“盘古”
矩阵的能量采集站。
它们贪婪地汲取着木星大气中近乎无限的氢氦资源,将其转化为纯粹的能量,然后通过效率极高、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量子纠缠能量传输技术,跨越数亿公里的虚空,精准地投送到柯伊伯带外侧的六个引力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