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部长和她的团队是英雄,他们是在为文明的未来冒险!
我们应该支持他们,而不是指责!”
舆论的漩涡中心,苏雨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听证会上,她面对着议员们严厉的质询和媒体连珠炮似的追问。
她显得疲惫而憔悴,但腰杆依然挺得笔直。
“我承认,我们低估了金星,高估了我们现有的控制能力。”
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次失败,代价惨重,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全场,带着科学家特有的执着:“——这并不能证明改造金星是错误的方向,它只证明了我们选择的路径和方法需要调整。
我们收获的数据,我们经历的教训,比一千次成功的模拟更有价值。
它告诉我们,星球是一个活的、呼吸的、相互关联的复杂巨系统,任何局部的干预都可能引全局的、难以预测的连锁反应。”
她调出了一段模拟动画,展示了根据此次灾难数据更新的金星内部模型。
“我们现在更清楚地知道能量在哪里积蓄,断层在哪里分布,大气如何响应……我们知道了‘陷阱’在哪里。
下一次,我们会更谨慎,准备更充分。”
她最后说道:“放弃是容易的,但退缩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安全,只会让我们在面对未来更宏大、更危险的挑战时,更加手足无措。
改造金星的技术,或许有一天,会成为我们修复受损地球、甚至在异星建立家园的关键。
这场与‘炼狱’的对话,我们必须继续下去,只是……需要更聪明,更谦卑。”
听证会现场一片寂静。
最终,在张诚和王文渊等高层的大力斡旋下,联邦议会并没有终止“祝融-金星”
计划,而是决定将其转入“长期基础研究与技术验证阶段”
,大幅缩减近期投入,将主要资源转向深空防御和维度科技,但保留了未来的火种。
苏雨晴辞去了环境部长的职务,专注于领导一个规模小得多的、专注于金星基础科学和失败分析的后续研究团队。
人类向炼狱迈出的第一步,以惨痛的代价告终。
但这代价,并非毫无意义。
它像一盆冰冷的星海之水,浇醒了有些过热的人类雄心,让文明在奔向星空的同时,开始更加深刻地反思自身与浩瀚宇宙、与脚下星球的关系。
征服的雄心与自然的反噬,在这颗名为金星的炼狱舞台上,上演了一场警示与启迪并存的宏大戏剧。
而人类的未来,正是在这一次次成功与失败的淬炼中,艰难地塑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