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潜入大气层深处,在特定的高度展开巨大的分子筛薄膜,高效分离和压缩氢氦混合物,然后通过高强度管道将燃料输送至轨道上的“普罗米修斯”
平台进行储存和反应。
为了给“深渊汲取者”
寻找最佳的投放地点和作业路径,同时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木星系统复杂的环境,欧阳倩批准了一系列深空探测任务,目标包括木星的几颗主要卫星。
对木卫二“欧罗巴”
的探测,最初只是例行公事。
这颗冰封的星球因其冰下可能存在巨大海洋,早已是天体生物学家关注的热点。
但之前的探测受限于技术,未能有突破性现。
这一次,“盘古”
项目动用了一艘最新型的、装备了高功率冰层穿透雷达和深海耐压探测器的科考船——“深海之眼”
号。
当“深海之眼”
号抵达欧罗巴轨道,开始对其冰壳进行精细扫描时,传回的数据很快就让任务中心的科学家们兴奋起来。
冰层厚度、地下海洋的盐度分布、热液活动迹象……一切都指向这里具备孕育生命的绝佳条件。
但真正的震撼,来自一次意外的主动声纳探测。
为了校准仪器,“深海之眼”
号向欧罗巴一处冰层较薄的区域射了一束高能声波。
回声信号返回时,携带了远预期的复杂信息。
计算机初步分析显示,冰下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结构复杂的悬浮物,其声学特征既不像普通的矿物结晶,也不像已知的任何地球生物。
欧阳倩当即下令,启动“龙睛”
计划——释放特制的耐压探测器,尝试突破冰层,一探究竟。
经过数日的精确定位和冰层熔穿,“龙睛-1号”
探测器,如同一颗坠落的流星,穿透了最后几米冰层,没入了欧罗巴冰下海洋那永恒的黑暗与寒冷之中。
探测器自带的小型聚变电池提供着能量,探照灯划破亘古的黑暗,高清摄像头和多种传感器开始全功率工作。
控制中心内,欧阳倩和一群顶尖的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紧盯着主屏幕。
最初的画面是混沌的,只有一些悬浮的冰晶和絮状沉积物。
随着探测器下潜,水温略有升高,周围的环境开始生变化。
然后,它出现了。
那是一片……“森林”
。
由无数细长的、半透明的硅酸盐“枝干”
构成的巨大群落,它们从海底的热液喷口附近生长出来,一直延伸到光线几乎无法抵达的深处。
这些“枝干”
内部,流动着散着微弱幽蓝色光芒的、似乎是液态硫磺与复杂有机物的混合物。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这些“硅基树林”
之间,漂浮着、游弋着一些形态奇特的“生物”
。
它们的主体形态有些类似地球的水母,但并非由蛋白质构成,而是仿佛由纯净的水晶雕琢而成,通体透明,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复杂的管道系统输送着光的液体,一些类似神经节的节点闪烁着微弱的生物电信号。
它们的“触手”
并非柔软的组织,而是由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