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78。”
“日军‘加贺号’航明显降低,与其编队脱离,表现出犹豫……判断其指挥官承受巨大压力,可能寻求提前退出行动。”
战场,对华夏而言,是单向透明的。
张诚看着屏幕上那些如同没头苍蝇般乱窜的光点,轻轻摇了摇头。
“依靠电子信号维系的军队,如同依靠血管供血的巨人。”
他平静地评论道,“一旦被切断了血脉,再强壮的体魄,也只会无助地倒下。”
“通知‘司辰’平台,保持压制强度。
让他们好好体验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电磁静默。”
这场持续了整整十二小时的“电磁静默”
事件,最终以联合舰队在近乎瘫痪的状态下,依靠最原始的天文导航和磁罗经,如同瞎子摸象般“爬”
回各自基地而告终。
没有一枪一弹,没有人员伤亡。
但造成的心理冲击和精神创伤,远比一场真刀真枪的海战更加深刻。
当“企业号”
拖着疲惫的身躯驶入关岛军港时,格雷森上将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
他站在舰桥上,看着港口内熟悉的景色,却感觉恍如隔世。
他提交给五角大楼的绝密报告中,用颤抖的笔触写道:
“……我们遭遇的并非单纯的武器优势,而是一种全新的、基于未知物理原理的作战范式。
在对方制造的电磁环境中,我们引以为傲的信息化军队,退化到了二战时期的水平……不,甚至不如。
至少那时的水手,还懂得如何依靠星辰和大海航行。”
“……这不仅是技术的差距,更是文明层级的鸿沟。
我们必须重新评估一切。”
消息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渠道泄露出去,在全球军事和政治高层引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反思。
曾经坚信“技术优势可以弥补数量劣势”
的西方战略家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在科技树上已经攀升到他们无法理解高度的文明。
“电磁静默”
,如同一声来自东方的、无声的惊雷,炸响在每一个潜在挑战者的心头。
它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在这片被电磁波笼罩的星球上,新的规则,已然由东方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