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也“失明”
了。
现代军队赖以生存的神经和感官,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瞬间掐断。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联合舰队中蔓延。
“是电磁脉冲攻击吗?”
副官声音颤抖地问格雷森。
格雷森面色铁青地看着舷窗外依旧平静的海面,摇了摇头:“不是ep……如果是核爆产生的ep,我们的备用系统和屏蔽设施应该能部分恢复。
这是……这是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持续的、精准的区域性电磁压制!”
他们试图启动备用的短波通讯,信号却如同泥牛入海。
他们试图用光学仪器观测,却现连星光都仿佛被某种力量扭曲。
他们仿佛被塞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无形的笼子里。
造成这一切的,正是那三颗“司辰”
平台。
它们并未射毁灭性的能量束,而是协同工作,以其强大的能源(小型化“昆仑”
聚变堆)和精密的相位阵列,在特定空域制造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联合电磁干预场。
这个干预场并非粗暴的全频段阻塞式干扰,那样效率低下且容易误伤。
在“伏羲”
的实时演算和全局调度下,“司辰”
平台如同三位顶尖的指挥家,精确地“弹奏”
着电磁频谱的每一个音符。
它们能够精准识别并模仿敌方雷达的射频率和波形,然后射相位相反、能量更强的信号,实现完美的对消干扰,让对方的雷达波如同撞上一堵无形的吸波墙。
它们能够分析并预测敌方通讯协议的跳频规律,以近乎零延迟的度进行跟随式阻塞,并注入大量经过设计的虚假信息包,扰乱其指挥链路。
它们甚至能对gps等导航卫星的下行信号进行极其细微的相位调制,导致定位信息生缓慢而持续的漂移,让依赖精确导航的现代武器平台彻底变成“路痴”
。
这一切,都通过绝对安全、无法被干扰的“羲和”
量子网络进行协同,由“伏羲”
提供每秒百亿亿次的计算支持,实现了一场艺术般的、降维打击式的电磁战。
“企业号”
的电子战军官徒劳地尝试了所有已知的反制措施,更换频率、改变编码、提升功率……但所有的努力都如同用长矛攻击幽灵,对方的压制如影随形,仿佛能预知他们的每一个念头。
“将军……我们……我们所有的电子战手段都失效了。”
电子战军官最终放弃了,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对方的电子战技术……至少领先我们一个时代。”
与联合舰队陷入全面“失明失聪”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夏方面的战场感知能力,清晰得令人指。
金城指挥中心的全域态势图上,联合舰队每一艘舰船的位置、航向、航,甚至其内部因混乱而频繁启动的备用雷达和通讯尝试,都如同显微镜下的标本,被实时标注出来,一览无余。
“伏羲”
甚至根据各舰的航向变化和通讯尝试模式,开始推演其指挥官的意图和心理状态。
“‘企业号’试图转向西南,可能想利用岛礁规避……判断为格雷森个人决策,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