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贡献度门槛(2 / 3)

她在第47分钟时瘫倒在地,“这完全违背了现有的生物学定律!”

“恰恰相反,”

系统的声音依然平和,“它遵循的是更深层的生命逻辑。

时间到,评估结束。”

结果显示:理论理解度31,创新潜能67,适应性82。

“一个值得培养的苗子。”

林枫在监控中心评价道,“虽然现在不懂,但她展现出了跳出框架思考的能力。”

而在另一个沉浸舱内,曾被誉为“硅谷神话”

的某ai创始人,在同样的测试中坚持了不到十分钟就主动退出。

他的评估报告上只留下一行字:“固守旧范式,创新潜能枯竭。”

法案并非没有弹性。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第13条设立的“文明火种”

条款——允许对具有特殊天赋者破格录取。

这个条款的第一个受益者,是来自亚马逊雨林的十五岁少年。

他不会任何主流编程语言,却能用植物藤蔓编织出符合拓扑学原理的复杂结构。

当评估团队通过卫星连接看到他用棕榈叶搭建的“计算机”

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是活着的‘周髀算经’!”

远在长安的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激动不已,“他直觉地理解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灵境”

测试中,这个从未接触过现代教育的少年,竟然在虚拟的星空中本能地画出了与“伏羲”

推演的深空导航图相似的轨迹。

“有些天赋,是文明在血脉中的回响。”

林枫在审阅这个案例时批示,“接他过来,但要保护好他与自然对话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评估室内,着名的日裔音乐家山本优子正在经历她人生中最奇妙的演奏。

当她即兴创作的旋律与“灵境”

中模拟的宇宙背景辐射产生共振时,整个系统突然亮起绿灯。

“恭喜,”

系统提示,“您的音乐触了‘文明共鸣效应’,符合特殊人才标准。”

她不知道的是,在“伏羲”

的推演中,她的音乐结构竟然能提高量子比特的稳定性——一个连华夏科学家都尚未完全理解的现象。

并非所有故事都充满希望。

新法实施三个月来,全球有97的申请者被拒之门外,其中包括多位世界公认的顶尖学者。

在哈佛大学的俱乐部里,一群被拒绝的诺贝尔奖得主聚在一起抱怨。

“他们甚至不看我的获奖论文!”

物理学家汤姆森愤愤不平,“说我的研究‘方向性偏差’!”

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反而通过了筛选。

比如那个在非洲用无人机测绘蚁穴的建筑系学生,因为现了某种高效散热结构而被破格录取。

“华夏人疯了,”

汤姆森总结道,“他们不要成品,只要潜力。”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伏羲”

的评估体系中,一个可塑的头脑远比一个装满旧知识的容器更有价值。

华夏要的不是追随者,而是能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