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湖畔的喷泉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华,却丝毫无法照亮亚历克斯·沃尔科夫心中的阴霾。
这位刚满三十岁就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天才,此刻正死死盯着平板电脑上那条简短的通知:
“尊敬的沃尔科夫教授,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人才贡献度评估法案》第7条第3款,您的永居申请未达到基准线。
感谢您对华夏文明的关注。”
他几乎要把平板捏碎。
三个月前,当华夏公布这项被称为“天才过滤器”
的新移民法案时,亚历克斯还对此嗤之以鼻。
现在,这位解开“纳维-斯托克斯存在性难题”
的数学巨子,第一次尝到了被拒绝的滋味。
“他们疯了吗?”
他的助手难以置信地摇头,“连你都通不过,这世上还有谁能达标?”
亚历克斯没有回答。
他的目光越过湖面,投向遥远的东方。
在那里,一个文明正以越理解的度进化,而他现在被挡在了门外。
金城国家人才评估中心,一场特殊的评审正在进行。
全息投影中流动着数千名申请者的三维档案,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厅中央那台被称为“文明天平”
的设备。
它不测量重量,而是量化一个人能为华夏文明带来的潜在价值。
“看这个案例。”
中心主任林枫指向天平左侧——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学术成果在其中化作璀璨的光点,但在右侧,代表华夏需求的砝码却纹丝不动。
“他的研究方向和我们的‘祝融计划’重合度达到87,”
系统提示音冷静地分析,“但创新性仅相当于我们三年前的水平。”
天平微微倾斜,最终停在“贡献度不足”
的红色区间。
林枫转向会议室里的专家团队:“记住,我们不再需要追随者。
华夏要的是能推开下一扇门的人。”
这时,系统突然出清脆的提示音。
一个来自喀麦隆的年轻物理学家的档案被自动提升到特级评估队列——他在贫困中用废旧材料搭建的量子干涉仪,竟然无意中验证了“羲和”
网络的某个理论猜想。
“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种子。”
林枫眼中闪过赞许,“不在殿堂之内,而在荒野之中。”
新法案最引人争议的部分,是被称为“龙门秘境”
的潜能评估系统。
所有申请者都要在“灵境”
构建的虚拟空间中,接受越现有知识体系的挑战。
在沪上评估中心的沉浸舱内,德国神经科学家安娜·施密特正面临她职业生涯最大的震撼。
她置身于一个完全由光构成的迷宫,系统的提示在她脑海中回响:“请在一个小时内,解析这个基于‘伏羲’架构的神经网络。”
作为欧洲脑计划的核心成员,安娜曾以为自己在神经科学领域已登堂入室。
但此刻,她感觉自己像个第一次看到星空原始人。
这里的每一个“神经元”
都遵循着她无法理解的数学规律,每一次尝试解析都让她头晕目眩。
“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