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悄无声息地将加密后的用户行为数据打包,准备通过一个隐藏在正常业务流量中的秘密通道送出去。
突然,一股无形的力量扼住了它的“咽喉”
——“断流”
协议生效,该进程的所有对外网络连接被瞬间掐断,同时,“清道夫”
算法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将其从系统深处剥离、分析、然后彻底粉碎。
整个过程耗时不足零点三秒,甚至没有触任何常规的安全警报。
在某个被境外势力长期控制的、用于起ddos攻击的“肉鸡”
网络(由大量被感染的普通用户设备组成),“狩蛛”
单元潜入了指挥与控制服务器。
它没有简单地封禁ip,而是巧妙地反向注入了混乱指令和清理程序,不仅瞬间瓦解了这次攻击,还顺着控制链路,精准定位并清理了成千上万台被感染的终端设备,同时将攻击者的真实身份和位置信息暴露给“烛龙”
的反击部门。
这是降维打击式的清理。
传统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还在依赖特征库和规则匹配,而“伏羲”
驱动的“净网”
行动,是基于对网络行为本质的理解和预测,是从信息层面进行的、外科手术式的精确切除。
单纯的防御和清理并非“净网”
的全部。
真正的杀招,隐藏在那些看似疏漏、实则精心布置的“陷阱”
之中。
“烛龙”
的网络工程师们,根据“伏羲”
的推演,在关键网络节点和看似有价值的数据源周围,设置了大量高度仿真的“蜜罐”
系统。
这些系统伪装成存有“敏感技术文档”
、“未公开的科研数据”
甚至“部分核心代码”
的服务器,其行为逻辑、数据格式都以假乱真,对试图窃密者散着无法抗拒的诱惑。
一个来自海外某知名“网络安全公司”
ip的渗透尝试,小心翼翼地绕过了多层防御,终于“成功”
入侵了一个标记为“新型聚变材料anci11arydata-archive”
的服务器。
攻击者欣喜若狂,开始疯狂下载那些“珍贵”
的数据。
然而,他们下载的,是经过“伏羲”
特殊处理的、充满了自相矛盾、无限循环或者极其隐蔽逻辑炸弹的“毒药”
数据。
更致命的是,他们的每一步操作、每一个指令、甚至键盘敲击习惯,都被“蜜罐”
系统完整记录并传回“烛龙”
中心,成为分析其攻击手法、技术特征乃至身份背景的宝贵情报。
另一个试图渗透某电力调度系统的高级黑客小组,则落入了一个更深的“陷阱”
。
他们以为自己找到了系统的一个致命漏洞,并据此获得了部分控制权限。
正当他们准备实施破坏时,却现自己被困在了一个由“伏羲”
实时生成的、与真实系统完全隔离的虚拟镜像之中。
他们的所有破坏操作,只是在虚拟环境中激起一片涟漪,而对现实世界毫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