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人才归潮(2 / 4)

>纳米虫进行活体、实时、无创的基因治疗验证。

这种研究“工具”

的代差,如同给了石器时代的工匠一台纳米级3d打印机,彻底改变了创新的可能性。

在华夏,他们拥有的不是更好的“设备”

,而是颠覆性的“科研范式”

对于许多海外华裔学者,如被誉为“结构生物学女王”

的赵静院士,抉择中掺杂着更复杂的情感。

尽管已在国外功成名就,但那种文化上的“他者”

感,在某些时刻依然隐隐作痛。

当祖国以如此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科技之巅,当“汉风”

席卷全球,当中文再次成为尖端科学的通用语言之一,一种深藏于血脉中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被强烈唤醒。

“回去”

,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科研条件,更是为了参与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属于自己文明的光荣榜上。

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归航”

即便是非华裔的顶尖人才,也在冷静地评估未来。

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还在学习基于旧能源体系的知识,而华夏的青少年已经在“灵境”

中模拟核聚变反应,在“伏羲”

的指导下学习量子生物学的初级概念。

他们看到欧美社会在技术冲击下的撕裂与迷茫,而华夏社会在强有力的领导和清晰的目标指引下,正朝着星际文明的目标稳步迈进。

为了下一代的成长环境和未来机遇,选择那片代表着“未来”

的土地,成为一个越来越理性的选择。

华夏并非被动等待,而是以一套系统性的、充满智慧和诚意的“引凤工程”

,主动为这些犹豫中的最强大脑照亮归航的航路。

1“天梯”

计划——极致的科研支持:

面向诺奖级学者及其团队,提供“三无限”

支持:无限经费(基于项目实际需求,由炎黄基金直接拨付,无需繁琐申报)、无限资源(优先使用“伏羲”

算力、“灵境”

时空、“共工之环”

实验制造能力)、无限信任(赋予其高度的学术自主权,允许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的探索性研究)。

埃利阿斯教授收到的“凤栖”

计划,便是“天梯”

的一部分。

2“梧桐”

平台——无缝的融入体验:

在金城、杭州、西安等地,专门建设了数个“全球学者社区”

这些社区不仅提供世界顶级的居住、医疗(配备“神农”

纳米虫健康中心)、教育(接入“灵境”

沉浸式教学)条件,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充满活力的学术生态圈。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顶尖学者比邻而居,他们的子女进入同一所国际学校,夫人们(或先生们)也能找到适合的职业展或社交平台。

“梧桐”

平台旨在解决归国人才的一切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的不是“客居”

,而是“归家”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