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层次的共情,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然而,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融合与再创造。
全球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学者,纷纷从“汉风”
中汲取灵感,与本地文化元素相结合,催生出无数令人惊喜的跨界作品。
一种基于东方美学与哲学,又融合了全球多元文化因子的“新全球文化”
正在孕育之中。
“文渊阁”
顶层的露台上,苏星河向张诚展示着“伏羲”
分析的全球文化影响力指数图谱。
代表华夏文化的亮色,正以肉眼可见的度,在全球文明的版图上扩散、加深。
“我们正在改写全球文化的叙事规则,”
苏星河语气中带着自豪,“从被动输入,到主动输出,再到定义潮流。
这是几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张诚的目光掠过西湖的潋滟波光,投向更遥远的星空。
“星河,文化的繁荣与辐射,从来都是一个文明进入鼎盛期最自然的外溢。”
他缓缓说道,“但我们的目标,不应仅仅是让汉风席卷地球。”
他调出了“伏羲”
模拟的、未来星际殖民地的文化生态模型。
“当我们的‘轩辕’舰队在异星建立据点,当‘建木’天梯连接起地月系统,当不同星球上的人类社区形成……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凝聚人心、跨越星际的文化纽带。
这种文化,既要根植于我们最深厚的传统,又要具备包容宇宙的胸怀和面向未来的开放性。”
“今天我们在地球上播撒的汉风种子,其最终极的绽放,或许并非在地球各大都市,而是在那些遥远的、陌生的星球上。
它将成为连接所有星际人类的精神家园,成为我们在无垠黑暗中辨识彼此的文化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