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环境控制器(3 / 3)

疏导”

至影响较小的区域或提前削弱。

理论上,“息壤”

系统具备了将全球气候稳定在“理想状态”

的能力。

精准的降雨可以滋养干旱的农田,而不必担心洪涝;引导的风可以向缺电地区输送稳定的风能;对地质活动的理解可以更安全地开地热资源。

强行改变亿万年来形成的自然规律,如同拨动一个极其复杂的钟表内部齿轮,其连锁反应和长期生态影响难以完全预测。

一场被引导走的台风,可能导致另一片海域生态系统失去必要的营养补给;一次人工增雨,可能影响下游区域的云系展和降雨模式。

掌控“息壤”

系统,意味着掌握了影响全球气候、甚至制造“定制化天灾”

的能力。

这比任何核武器都更具战略威慑力。

如何防止这项技术被用于地缘政治博弈、经济胁迫甚至战争?国际监督和使用准则的建立迫在眉睫,却又困难重重。

人类在“息壤”

营造的、日益“舒适”

和“稳定”

的环境中生存,其适应自然突变和环境压力的能力是否会退化?一旦系统因不可抗力(如强太阳风暴、陨石撞击)或人为破坏而失效,文明是否将面临瞬间崩溃的风险?

“人定胜天”

的古老梦想成真,但人类是否真的具备了扮演“上帝”

角色的智慧与德行?干预自然的边界在哪里?为了多数人的利益,是否有权改变影响少数人区域的天气?这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环境正义和代际伦理。

“息壤”

主控塔,顶层观景台。

张诚与禹清河俯瞰着脚下这片被科技力量彻底改变的沙漠绿洲,更远处,是依旧广袤但已不再令人绝望的沙海。

“我们为地球披上了一件可控的‘外衣’,”

禹清河感慨道,“但这件外衣是保护,也是束缚。

我们需要时刻警惕,不能让它变成文明的‘襁褓’。”

张诚的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线,那里,“建木”

太空电梯的基座在视野尽头若隐若现。

“禹老,您认为,‘息壤’系统的终极测试场,真的在地球吗?”

禹清河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张诚继续道:“月球基地,火星城市,乃至更遥远的类地行星殖民……这些外星环境,哪一个不是极端恶劣、充满‘天灾’?它们的大气稀薄或剧毒,温度极端,缺乏磁场保护,地质活动陌生……”

他指向脚下的主控塔:“‘息壤’系统所积累的环境建模、能量调控、地质稳定技术,正是未来改造外星环境、构建封闭生态圈、乃至实施行星级环境工程(terraforg)的必备前提和技术储备。”

“我们在地球上学习驾驭风云、安抚大地,不仅仅是为了消除眼前的灾害,更是在为整个文明,演练未来如何在异星的残酷天地中,开辟出属于我们的、可持续的生存空间。

‘息壤’,是我们将荒芜星球变为宜居家园的第一课。”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