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井向活跃断层带注入特殊润滑流体,或利用共振技术提前释放积聚的应变能,如同为地壳装上“缓冲阀”
,将可能引大地震的能量以无数微小的、无害的方式逐步释放。
“驭海”
洋流与海浪调控网络:在关键海峡和海床部署的能量生器,通过制造特定频率的波动,对洋流度和方向进行微调,影响区域气候,并能有效抑制破坏性巨浪的形成。
“补天”
臭氧层与大气成分修复单元:利用特定波长的能量束分解有害气体,或释放有益气溶胶,修复臭氧空洞,稳定大气成分。
“我们手中的,不再是祈求风调雨顺的香火,而是调节天地韵律的权柄。”
禹清河总结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息壤”
系统的威力,很快在几次重大事件中得到检验。
一场原本可能正面袭击东南沿海某人口稠密、经济达区域的强台风“风神”
,在“伏羲”
提前72小时预警其路径和强度后,“息壤”
中心启动了预案。
位于太平洋上的数座“定风”
阵列开始工作,通过精确的能量投放,在台风外围制造了一个微弱但持续的高压脊。
如同无形的手掌轻轻一推,台风的路径在距离海岸线数百公里处生了肉眼可见的偏转,最终沿着一条影响较小的路径北上,并在过程中被持续注入的干冷空气削弱为强热带风暴,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生命财产损失。
东亚某着名地震带上,传感器网络监测到地壳应力正在危险地积聚,模拟预测短期内生7级以上强震的概率高达85。
“锁龙”
系统被授权启动。
通过预设的深井网络,向断层带注入了大量特制的、能降低摩擦系数的纳米流体。
同时,特定频率的深部共振波被施加,如同轻柔地按摩地壳。
在接下来的两周内,该区域生了上千次小于3级的微型地震,而预测中的强震并未生。
积聚的能量被安全、缓慢地释放。
一场可能造成数十万人伤亡的灾难,消弭于无形。
广袤的西北干旱区,一场期待已久的春雨迟迟不至,春播面临严重威胁。
“息壤”
中心协调调动了区域的“定风”
与“凝雨”
系统。
引导来自孟加拉湾的微弱水汽向北深入内陆,并在预定区域上空,通过无人机播撒凝结核。
几个小时后,久违的甘霖精准地降落在干渴的土地上,雨量适中,分布均匀。
这场“及时雨”
拯救了数百万亩农田,确保了粮食安全。
“息壤”
系统展现出的、近乎神明般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引了剧烈的震撼与争论。
台风、暴雨、洪水、干旱、大地震……这些曾经无法抗拒、动辄夺走无数生命和财富的自然巨力,如今变成了可以预测、引导甚至化解的“可控变量”
。
人类的生存安全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全球变暖?可以通过调整洋流和大气环流来平衡热量分布。
极端天气频?可以将其“